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主的本来涵义是指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形态的国家与其它形态的国家都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制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对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人实行专政。资产阶级的普选制、三权分立和多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和统治的“政治外壳”,任何照搬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企图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
商赋人权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示了透过经济关系揭示人权秘密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权的基本含义是自由和平等,而它们都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商品交换在观念的、法律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中反映为人权,人权又反过来从上层建筑的不同层次维护着商品交换。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体系可以称作“商赋人权论”。对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平等的历史考察也证明了人权的商赋模型。自由平等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自由平等的人权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人权以集体人权为主导取向,同时充分尊重个人人权,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人权观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指出:“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另一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五十年代也发表过类似意见。这些意见充分说明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和深远影响。马克·吐温那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就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享有崇高地位。在中国,同样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杰出的幽默讽刺大师。他以丰富的长、中、短篇小说和大量的游记、杂文、政论,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虚伪“民主、自由”与种族歧视,批判了“金元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真实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美国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理想,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时指出,这里虽然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则,但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不同,“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在内容上,反映的是私人生产者间的关系,由于劳动力也成了商品,还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形式上,它是通过市场、货币交换来实现的。而按劳分配,尽管劳动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不仅后来成了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论的典范,而且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获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拥护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小生产者要求的一些机会主义代表人物,都这样或那样地重复卢梭关于“人权”和抽象的“自由”“平等”及“民主”的空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中,对这些机会主义者所散布的观点一次又一次给予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天赋人权”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强调历史性和阶级性,忽视永恒性和继承性,而且多是以《共产党宣言》的某些内容为依据。其实恰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教育的永恒性也有充分论述。《宣言》驳斥资产阶级说:“正如消灭阶级的所有制在资产者看来是消灭生产本身一样,消灭阶级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消灭一切教育。”这里十分清楚,阶级的所有制和阶级的教育都是历史的范畴,终究是要消灭的;而生产和教育则是永恒的范畴,它伴随人类社会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集中表达了平等思想。针对杜林将平等抽象化、普遍化和永恒化的做法,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逐一批判,认为杜林的平等观是超现实、超阶级和超历史的,揭示了杜林在平等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先验主义实质。恩格斯在系统梳理了五大社会形态中平等观的历史演变后,得出了“平等的观念是历史的产物”这一重要结论,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平等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阶级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系统阐述,深刻反映出平等目标的实现与平等的价值理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所承载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呈现,对于当前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平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心理活动有没有共同规律,这是可以讨论的一个学术问题。一九五八年在“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中,有人把承认和研究人类心理的共同规律,说成是“抽象化”、“生物学化”、“抹杀人的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方向”。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个问题更成为“禁区”,甚至整个心理学也被他们宣布为“伪科学”而全盘否定。粉碎了“四人帮”,心理学界又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里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法、英两国出现的“自由”理论和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杰曼·康斯坦(Constant·Benjaman)和约翰·密尔(John·Start Mill)的理论和思想,认为他们的“自由”思想比18、19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自由思想的内容进一步扩大,阶级性也愈来愈强,自由理论的阐述亦较为全面、科学,从而把自由思想第一次发展成比较系统的自由主义学说,成为英、法两国资产阶级维护其自身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析     
个人主义是随着私有制而出现的,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17至18世纪,在西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斗争最激烈,资本主义取得最全面最迅速和真正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世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一个里程碑阶段,个人主义一词正式现身,并用于概括资产阶级的整个意识形态体系.这时资产阶级便以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取代那种受到封建宗教关系制约的、披着一层温情脉脉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身上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一种极端形式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实质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及道德伦理原则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可从四个方面理解.要抵制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应从五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1.
浅析高一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追求“科学”与“人权”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提出的响亮口号。作为《新青年》阵营中陈独秀的重要助手 ,高一涵也极尽所长着力宣传了西方的人权学说 ,他所诠释的“人权”更多地是指国民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这也就把握了民主思想的真谛 ,由此表明 ,高一涵对民主的宣传已经跨越了具体的政治建制层面 ,转向对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具有更为宽广和更为深邃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与国情张秀芳民主制度的发展历史表明,民主是一个政治和历史范畴。一方面,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统治阶级会有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民主又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渐进性,不同的国家由于其政治、经济、历史发展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类型的...  相似文献   

13.
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工人为劳作而获得资本积累,为了追逐私人利润而对工人进行剥削,阐明了这一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资产阶级,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社会历史演变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思想有助于引导当今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了诸如财产状况、居住年限、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种种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规定与限制。资产阶级标榜的民有、民享、民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了一纸空文。近些年来,迫于各方面压力,资本主义各国对选民资格的限制有些许放宽,但它是以不损害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女子体育,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生与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以及男女平权思想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的传播。为了改变女子只能承担传统家庭角色的局面,改善女子的身体状况,发展女子的身体能力,女子学校体育受到重视,随之,女子竞技体育也在众多非议中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爱尔兰史〉片断》)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捏造历史,是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资本主义复辟,也继承了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这种反动衣钵,通过他们的御用文人,大肆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对它的正确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对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无产阶级贫困化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的作用,产生了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马克思对  相似文献   

18.
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本理论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韦伯、新韦伯主义等相关理论,它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确实入木三分,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对不同阶级高等教育"再生产"现象做了比较生动和深入的描述和刻画,在很多地方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和发展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和实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是,它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作用的论述仍然是不全面的,即它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阶级性和文化资本对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实施"符号暴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9.
邹谨 《职大学报》2014,(5):39-44
邓小平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他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和实事求是的产物,它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并深得人们拥护。他提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通过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用事实说话。邓小平的论述告诉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西北五所师范院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4月22日至25日在我校召开。会议对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现略述如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如何看待?有同志提出了“准剥削”概念。准剥削,是现阶段我国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已经和剥削制度相脱离并剔除了剥削本来意义上所包含的政治压迫因素的纯经济现象。它同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基础、性质、目的、范围及剩余劳动的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质和量上的区别,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准剥削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其一,它只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存在并发生作用,而不能突破经济领域而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