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解嘲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的度量.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她是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有如御马,御驯马没有什么可学,娶个悍妇,于修心养性的功夫大有补助.终于有一天苏太太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  相似文献   

2.
名与德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相似文献   

3.
一个古往之谜在我国历代名人中,被民间百姓广为知晓而崇敬者,大致要算诸葛孔明了。这位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的丞相,不仅文治武功盖世,而且忠良贤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中国人智慧和道德的楷模。一部以《三国演义》为题的古典小说,已使诸葛孔明之名广播人间,近年映行的一部同题电视剧,更使他成了海内外普遍传诵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20年代,欧美上流社会最有名气的人不是某某贵族或某某富豪,而是珠宝大盗阿瑟·贝里.他几乎光顾过所有名流的保险箱、收藏室.当时,如果哪位名人从未被贝里暗算过,圈内人甚至会瞧不起他.  相似文献   

5.
淹没     
名人去世了,朋友们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名人躺在骨灰盒里,百万家财不再属于他,宽敞的跃层式楼房也不再属于他,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骨灰盒大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用写信的方式与世界名人交往,是杨扬的一大爱好,G20峰会相关国家元首及文体名人特意寄来签名照。他希望通过"名人效应"让更多人走近G20。近日,一场名为"G20峰会相关国家元首及文体界名人签名主题展"的特殊展览在杭州图书馆开展。展柜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人的签名照一一亮相,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观众络绎而至。展览人是特别的"信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的杨扬老师。我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赵光 《文化交流》2007,(1):69-72
你想和汤姆克·鲁斯、贝克汉姆、姚明、张柏芝这些心目中的偶像零距离接触并尽情合影吗?找到孟露她就能让你美梦成真。这位27岁的宁夏女孩,照顾着包括克林顿、比尔·盖茨、荷兰女王等在内的众多世界名人,从穿衣、化妆到头发护理,她几乎样样都管。因为,孟露工作的地点在举世闻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这位名人蜡像维护师的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叶坪 《文化交流》2008,(7):68-70
他是一个平常而普通的人,他在温州市是一位有名的牙科医生,自称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而已.在他那不起眼的名片上除了牙科医生外,只印有温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这一头衔,这也是他在60多岁之后才加入的协会.我与他的相识,是在他出版人体艺术摄影作品集<风影>之后,是诗人吕人俊为之牵线搭桥的一种缘分.……  相似文献   

9.
铁钉的名字     
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平日演出的宏大剧场门口.记者以为他会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门,没想到他领着记者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口.  相似文献   

10.
周阅 《中国文化研究》2005,23(3):163-170
本文试图从文学的发生学的立场来考察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名人>的形成过程.从取材来看,<名人>诞生的最直接契机是川端康成对名人告别赛的采访,以及他对围棋的热爱,而后者还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另一方面,吴清源及其调和理论以及由此而折射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背景,都影响着<名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涵,并且还进一步影响到川端对文化艺术的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名人与文学作品中名人的距离,显露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显露了横向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纵向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6,(6):47-50
(一) 等你开了店,你就会知道,每天到你店来的人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有乞讨的,推销的,化缘的……,这不,这位坐到创意室的人竟然是要去自杀的.在去死的路上,他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找个人说说最后的话.  相似文献   

12.
前年春节在回国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位黑人--西非某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中国问题.他给我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的素质大概不算高,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一身落魄商人的打扮,而是他不停地找空姐要酒却不喝,最后把六七瓶酒都装进旅行包里带下了飞机.另一个印象是他对我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有大国国民应有的素质.这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由于我已经私下认定这位来自非洲战乱国家的外交官"素质不算高",所以连他这样的人都说中国人还不配做大国公民就给了我一些刺激.  相似文献   

13.
正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以一个日本人的眼光,看了1921年那个年代的中国。他对西湖的大篇幅的介绍,无疑能够让我们看到近代西湖的历史、人文及其变迁,是留存到今天的一段珍贵的西湖历史文献。在今天的日本文坛,有两个文学奖广受瞩目,它们皆是1935年的作家菊池宽为纪念两位友人而分别设立的。一个是颁发给通俗文学作品的直木奖,以日本著名小说家直木三十五的名字命名;而另一个颁发给纯文学作品的芥川奖,就是以今天我们要推介的这位名人——芥川龙之介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4.
一对"恰克图"盘子做边贸起家的刘明秀如今已是黑河的名人了。这不仅因为他是收藏家、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座俄罗斯艺术馆。在他的艺术馆中,收藏着很多珍贵的俄罗斯艺术珍品。看到自己国家珍贵的艺术品在这里保存的如此完好,让很多的俄罗斯人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5.
王英 《文化交流》2017,(10):39-43
正其人其事可以入藏今年,浙江海盐将纪念张元济先生(1867—1959)诞辰150周年,他是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学者。30年前的1987年,为了纪念这位中国近现代文化界的名人,海盐人民在县城武原镇文昌路上建起一家以"张元济"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当时,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关于张元济的学术研讨会。张元济图书馆边上附设有涉园,是占地面积8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江  相似文献   

16.
木心是谁?这位横空出世的国学大师到底是何方神圣?各地读者“揭密”木心的行动随着《哥伦比亚的倒影》一书的畅销和断档的空白等待中,拉开序幕。日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这位被陈丹青称作“师尊”的大师日前寓居美国纽约,是在美国艺术圈赫赫有名的华人画家,他刚刚于去年结束一场历时4年、轰动美国耶鲁、芝加哥等地的《全美博物馆巡回个展》。2月9日上午10时许(美国东部时间前晚的21点)越洋采访了木心,揭开笼罩在这位大人物身上的“神秘面纱”:这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是可以说一口杭州话的杭州人,而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国,而且杭州是他回…  相似文献   

17.
老佳 《文化交流》2008,(2):66-68
中国人吃菜讲究色、香、味,广东人又加了实在和意境,因而具有浓   厚的岭南地方特色.最近广东进行文物普查,已将许多名店名吃进行申   报,其中不少名店名吃还附丽着名人的趣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大学二年级男生,在校外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时年仅20岁.事发突然,学校电告他家中,请速速来人.几天后,学校在火车站上只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两人穿戴极为破旧.原来死者的父亲在这位大学生出事的前两天被车撞离开了人世.老太太是学生的母亲,小女孩是他的妹妹.他们生活在老区.  相似文献   

19.
巫少飞 《文化交流》2012,(12):24-27
在摸索的痛苦中,他发现了同样浸润在痛苦中的卡夫卡;通过译介这位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作品,显示了自己的艺术慧眼和翻译思想。他就是浙江衢州籍学者叶廷芳。人有病,天知否?在北京叶廷芳家中,我迟疑地盯着他左臂的空袖管,试图找到某种关联:这位身体残疾且多病的学者是如何与"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联系起来的?而我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过多地强调叶廷芳的残疾,可能会掩盖他真正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我的一位朋友,出身农村,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大学任教,为人处世踏实、厚道.这位朋友说,他的姑夫是一个农民,但却说了一段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