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6,(7):8-9
<正>精辟的成语、优美的诗句、经典的格言、丰厚的典故,无一不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精华,写文章时如能恰当引用,或强化作者的见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增添文章的文学性与趣味性,使表达更含蓄典雅、耐人寻味;或深化文章的主题,使表达更富于启发性。因此,写作文时不妨巧引妙用,给文章增光添色。一、明心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能言。"在作文中引用名言名句,往往能够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地表达写  相似文献   

2.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填写相关的古代名句。(6分)去年中秋节,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2.,一片冰心在玉壶。(1分)3.,千金散尽还复来。(1分)4.,八千里路云和月。(1分)5.知己知彼,。(1分)6.“…  相似文献   

3.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瞧,这个小诗人又开始改诗了。如果李白听到这句诗会不会气得活过来呢?我真替李白感到惋惜,这样的千古名句,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今天,这个“小诗人”又来到我家,还带了许多乱七八糟的诗句来。你看,他就是安静不下来,一会儿爬到我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今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5.
如果仅仅是将诗词简单引用,如果只是对诗词简单解说,文章就表现不出作者丰厚的底蕴与充沛的情感。写李白,突出一个“狂”字,展开时或引用诗人名句,或引用玄宗亲迎、力士脱鞋、贵妃研墨等典故,使诗人愤世嫉俗、豪放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张宏星 《学语文》2004,(5):8-39
以议论为诗,这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宋诗中有不少见解独到的论诗名句。这些论诗名句精辟地概括了一些著名诗人诗作的特点,为后人研究评论这些诗人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这些论诗诗句都是律诗中的一联,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些论诗名句称为“论诗佳联”。下面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讲课和写作中,很多老师喜欢引用一些名言名句,或论证观点,或抒发感情,希望能够增强表达效果。这种做法,在多数情况下,或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或能起到丰富内涵的作用,是值得提倡的。但笔者在平时的听课(包括听讲座)和阅读时。也碰到另外一种情况。即引用的一些所谓“名言名句”.已经由学者考证和澄清,其实是一种讹传和误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些积非成是的“名言名句”仍然被广泛的引用。有时,一节好课,或者一篇好文章,其美感,由于引用了讹传的“名言名句”而大打折扣,实在是得不偿失。在此笔者结合平时阅读所得.做一回文抄公.辑录四则引用较多、讹传甚广的“名言名句”及学者们的考证。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林悦庆 《陕西教育》2003,(10):29-29
一、副词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如“又”这个副词,看似平常,用到诗句中却使诗句情趣盎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这些诗句中的“又”,或使作者对事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或传神地流露出作者的惊叹狂喜之情。倘若把“又”改为“已”等,那么诗旬显然会逊色不少。正是“又”字使诗句更进一步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的共鸣。不仅诗人如此,著名作家对副词的使用也是一丝不苟的,如《“你们想错了”》一文:“我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到大量的诗歌意象之外,一类特殊的意象内容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视野,那就是诗歌中引用的较之诗人更早时期的人物或相关事迹。尽管我们在学习“用典”这种表现手法时略有谈到,也基本总结过,说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但是依旧“昏昏”的我还有着更细致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引入诗句的偏偏是他而不是别人”、“引用时有什么讲究”等。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一堂课的“引子”或“序幕“,课堂的序幕如何拉开,对上好整堂课的关系极大,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情绪及注意状态。一、引用诗文佳句导入新课神州古国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词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优秀篇章。可常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句或名篇导入新课。我在讲授《背影》一文的是这样设计的课堂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诵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一诗码9(部分学生背诵了《游子吟》一诗)孟郊的《游子吟》写出了纯洁亲对孩子的深情。而在现代散文作品中,也有不少吟咏亲情的名篇。其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我们抒写了…  相似文献   

11.
如意·圆满     
王敏 《老年教育》2008,(2):21-21
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我想,大概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们熟知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相似文献   

13.
一、怎样理解开头两小节的诗句?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要理解这两小节诗句,必须先把诗中的“我”“诗人”与“他们”以及“他们所等待的”关系搞清楚。诗中的“我”,就是指“黎明”,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把“黎明”人格化了。这里的“黎明”是比喻“抗战即将胜利”,这是全诗的总的形象。“我”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可见“我”便是代表光明、温暖,将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幸福。这首诗写于抗战胜利前夕的延安,诗中的“诗人”是报道黎明即将到来的信使,他的任务是把黎明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人们,鼓舞人们用劳动、战斗去迎接黎明。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名句因其典雅凝炼、意境深远而为人所喜爱;因此,它便常见于各种文章之中。但如果引用者仅凭记忆随手写来,而这记忆又不甚可靠,那么,见诸报刊的便非“原汁原味”的名句了!据笔者搜集的十余例误引名句来看,其误因大概有如下四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大多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简评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大多不喜欢这种“格式化”的简评,他们更关注作文的分数或等级。笔者在批改中巧妙地引用耳熟能详、言简意赅的诗句简评学生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有“雨”的诗句。(北京市东城区) 2.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江苏省南京市)  相似文献   

17.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名句是指知名度高、适用性强、常被引用、广为流传的诗句、格言等,名篇是指在读者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2002年《考试说明》恢复这个考点,但不是对过去考查形式的简单重复,内容涉及中学阶段所学的  相似文献   

18.
古人常摘取作者所创作的佳辞名句来称人,既儒雅又幽默,现辑录如下:赵倚楼唐代诗人赵嘏有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人杜牧对此赞赏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有三句含“影”字的词句被人称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大多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简评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大多不喜欢这种“格式化”的简评,他们更关注作文的分数或等级。笔者在批改中巧妙地引用耳熟能详、言简意赅的诗句简评学生作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摘     
《现代教学》2013,(9):78-79
经验,课程的拱门教育哲学家也应当满怀诗情,甚至可以成为诗人。杜威为了阐释他关于经验的核心理念,引用了诗人的诗句:一切经验是闪光的拱门,辉映着人迹未到的尘世,只要我向着它步步靠近,那里的边缘便消逝无存。精彩的诗句,深刻的论述。是的,经验应当是教育的拱门。毋庸置疑,经验也应当是课程的拱门,熠熠闪光,辉映着课程的发展之路。这一隐喻启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