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湘华 《时代教育》2013,(11):138-139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引进"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既能追溯到词的本义,又能进而探求本义和引申义之何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词语的精确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形训,也称"以形索义""以形说义""据形说义",它是古代一种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训诂是全面解释文献语言以沟通古今语言隔阂的工作,从狭义上讲,就是解释词义)。如许慎《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男部》:"男,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  相似文献   

3.
形训异议     
形训和声训、义训平列,它是一种说明被训释字结构理据的训诂方式,有提示该字所代表语词本义的作用。把形训这种训诂方式和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混为一谈,以致训诂学界对形训的理解各执一端。  相似文献   

4.
“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是三种基本的训诂方法,本文结合对“(?)”类字本义的讨论而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理论前提及其在应用时的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5.
"望文生义"是一种阅读心理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学会望文生义,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根据文言字词的形旁探求改字的本义,叫做"望形生义",根据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声旁探求字词的意义,叫做"望音比义",而根据句子来推导反求文言字词的意义则可称为"观句求义"。望文生义不是瞎猜瞎想,而是运用训诂常识,建立语感,疏通文意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而对“因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形索义”要以《说文》为主要参考 何谓“以形索义”?它指的是从文字的形体分析入手来了解探求文字的本义。训诂学上谓之形训。 我国的汉字,属于表义系统的文字,其形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东汉大古文字家许慎,他编撰的《说文解字》14篇,为我国文字史上的第一部说解  相似文献   

8.
李金秋 《文教资料》2013,(14):19-20
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由此产生了三种传统的训诂方法:形训、声训、义训。孙雍长先生以清代学者王念孙先生的观点为立论根据提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声求义"的方法又有一定的时代的局限性,声音是依附于形体的。所以孙先生的这一观点过于绝对。  相似文献   

9.
义训是传统的三大训诂方法之一。它在传统训诂学中虽和形训、音训并列,却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因为训诂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解释语词的意义、探究其因果渊源、说明其孳生流变,训诂始终都是以语义为中心进行的。意义是语词的内容,文字和声音是语义的形式。运用形训,是从分析文字形体(或云语言的书面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称作“因形索义”;运用声训,是从探究语音关系(或云语言的口头形式)入手探究词义,所以又称作“因声索义”,两者的最终落足点都是弄清语义。可见义训作为直接从词义本身的运动规律来探究词义的方法就更是训诂的主体方法了。黄季刚先生把传统训诂归为四类:一曰“本有之训诂”,即探究词的本义;一曰“后起之训诂”,即探究词的引申义和转化义;一曰“独立之训诂”或“说字之训诂”,即探究一个个语词的各种义项之间的关系;一曰“隶属之训诂”,即探究置身于语文之中的具体语词的具体意义。其中包括了形训、声训、义训三大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殊途同归的意思。这也表明:三大方法事实上是不能绝对割裂开的。  相似文献   

10.
任坚  张惠强 《现代语文》2009,(6):146-148
文章探究焦循<孟子正义>所用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几种训诂方法,较全面地总结了<孟子正义>词义训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训诂学中对训诂的条例分为三种,分别是形训,声训,义训。它们对于分析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训诂的条例中的形训可谓以形说义,声训可谓因声求义,义训可谓连类明义,这三种训诂条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汉字的含义的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思想的重要著作。文章从训诂实践中概括出了王氏词义训释的体例,对其中以形索义,据本义求引申义和关注社会用字等三个方面的训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指出"形义统一"是其研究《说文》的指导思想,也是其词义训释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形训,是根据字形结构解释词义的一种训诂方法。它起源于战国以前,盛行于东汉以后。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往往反映出它所记录的词的本义,而本义又为词义的进一步引申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所以,分析字形结构常常可以考求出词的本义,而掌握了词的本义,就能更加准确而迅速地推求词的引申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意义,如果  相似文献   

14.
因形以求义,是前人分析字形探求本义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清代江泳说:“许书之要,在明字之本义而已。”王筠说:“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他们话的意思是说:许慎的《说文解字》这部书的重要之处,也在于从汉字的结构去掌握汉字的根本义项。字(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人们臆造的;它是凭出土文物和典籍作证的。以“以”字为例,众所周知“以”字的用法居于灵活多变之首。台湾省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5.
汉字量大、形繁、音多、义杂,难认、难记、难写、难用,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很大困难。不过,作为世界上独特的表意文字,"因义赋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原则。而按照"六书"的结构方式,遵循汉字形义结合的潜在规律,将古人"因义赋形"的造字规律与当代"据形释义"的认识过程统一起来,依据字形辨析汉字本义,进而掌握它的引申义,这就是汉字"形义联想"分析教学法。"形义联想"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法方面的突破,可提高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在揭示“方法”一词的内涵和分析传统训诂方法鼎足三立的基础上,指出传统“义训”的缺陷,并提出“引申推义”法,以与“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并列。  相似文献   

17.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音、形、义的关系,突破字形这个难关。教师教学汉字时借助字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能够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下面以“羊”字为例,略谈笔者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因声求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探求语源、寻求本字,正确地解释连绵词,对阅读古典文献,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因声求义"和训诂进行阐述,分析其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黄生《字诂》、《义府》的具体训诂实践的考察。以方法为纲。兼及训诂材料。归纳和总结了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认为。黄生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三种传统训诂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材料的选择上。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确实不愧为清代训诂学大盛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肖莉 《现代语文》2006,(7):89-89
我国传统的古文训释方法有形训、音训、义训.形训即"以形求义",指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其意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其代表.音训即"以音求义",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词的意义,东汉刘熙的<释名>是运用音训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