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声音的特性"的核心概念是"声音",联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结合"振  相似文献   

2.
电视教材制作中现场声音的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同期声与现场效果声在电视创作中的大量运用,现场声音的录制逐渐成为电视教材制作中重要的环节.现场声音在电视教材中清晰真实的还原,能够有效增强内容的现场感与真实性.不过优质声音效果的录制具有较强的技巧性与难度,现场录音应当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及时应变,细致处理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1 用形象生动的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胆子大、好动、爱表演的特点 ,在课堂上可开展适当的模仿表演。如《声音》一课 ,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物发出的声音不同 ,每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材 3 4页的插图 )从这幅图上 ,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 ?看谁模仿得最像。学生模仿汽车喇叭声、车铃声、人喊叫声、鸭叫声、青蛙叫声、鸟鸣声……通过学生的各种表演与模仿 ,静止的画面变“活”了 ,知道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可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发声物体的不同。同样 ,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  相似文献   

4.
语音(pronunciation)包括语言的声音系统、重音和节奏、语流和语调。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辨别语音系统,把声音和书面符号对应起来对语音学习是很重要的内容。英语和汉语的重音和节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 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的要求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教学内容的。画面是指静止的或活动的景物的影像,声音包括:解说、音乐、音响效果声等,在电视教材的各种声音中,解说“是只唱主角不演配角的,只要它一出场,其它声音就必须让路。我们可以把效果声、音乐声压低来突出解说声,却不能压  相似文献   

7.
正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我们学校自编了一套关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并把它纳入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弟子规》《三字经》以及一些小古文和唐诗宋词。但经典国学课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无论是从文字的认读还是内容的理解来看,都是比较有难度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对学生进行有效施教呢?一、以“声”造“形”,先“声”夺人,帮助学生建立第一表象清代桐城派倡导“因声求气”:“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人,不知声音,终为  相似文献   

8.
语音与词义的关系问题,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词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整体,没有意义的声音是自然的声音,不是语音,不跟声音相联系的词义也是不存在的。声音是词的物质外壳,意义是词的内容。语音与词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汉语语音与词义的关系问题,古汉语学者一直来都有所注意。早在汉代就有象刘熙的  相似文献   

9.
第三章 声现象 1 教材特点 本章是新增的内容.全章共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三节.第一节是本章的重点,讲述声音的发生、声音靠物质传播、声速、回声.第二、三节为介绍性内容,第二节讲述乐音的三个特征,第三节讲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常识.  相似文献   

10.
电视教材是由画面和声音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因此,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不仅要有高质量的画面,还要有高质量的声音。只有两完美结合,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所谓高质量的画面是指电视教材的画面取材无论是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还是编辑技巧等方面都是高质量的。而所谓高质量的声音则是指解说、音乐、效果声三方面的高质量。下面主要谈谈怎样才能保证电视教材的解说质量呢?  相似文献   

11.
论电视教材声音设计的总体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电视教材声音设计的总体把握朱仁进行电视教材的声音设计,不仅要掌握和善于运用各种技巧,还必须重视整体把握。1.声音三元素的整体把握电视教材声音三元素的整体把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同一声音元素的整体把握,第二是不同声音元素的整体把握。在考虑同一声音元...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艺术歌曲大师。演唱其艺术歌曲,应注意如下几点:演唱者要按歌词内容及情绪发展需要加以润饰,注意用不同的音色、力度来刻划形象,处理好伴奏与演唱的关系,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注意轻声、半声、渐弱、渐强的运用,保持声音的流畅、语音的连贯及音位的准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斯根据实验得出结论,能打动人的一句话是7%的内容+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语言的物质外壳的重要性。1981年以来,我国《教师口语》教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繁盛的过程,这些教材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从教学的维度探讨教师口语涉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艺术,另一类主要是从语音的维度讲述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发声的知识以及如何进地语音强化训练等。尽管各类教材都不曾面面俱到,但其各自的侧重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理论借鉴,为《教师口语》教材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谈电视教材解说词崔伟英电视教材是靠图像和声音来传达教学信息的。声音包括有解说、音乐和效果声,其中解说词最为重要。对于电视教材中的解说词,南国农教授在《电化教育学》中已作了精辟的论述:“画面能提供具体的直观形象,但缺乏抽象和概括力。解说词正好能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15.
口语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将语调、声调和句调混为一谈。其实,三者是不同的语音概念,对此需要明确分辨。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声调有四种类型: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语调不同于声调。语调是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变化的总和。语调就句子而言,它是口语句子最大的特点。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调和声调的差异。“啊”作为一个音节,属于阴平调,字义上只表示惊疑或和赞叹。而作为独词句,它却因语气情感的不同,反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状态,比如:坚定、热情、淡漠、兴奋、悲哀……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教材是由画面和声音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因此 ,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 ,不仅要有高质量的画面 ,还要有高质量的声音。只有两者完美结合 ,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所谓高质量的画面是指电视教材的画面取材无论是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还是编辑技巧等方面都是高质量的。而所谓高质量的声音则是指解说、音乐、效果声三方面的高质量。下面主要谈谈怎样才能保证电视教材的解说质量呢 ?一、要保证解说词的质量大家知道 ,制作电视教材一般要经过主题构思、稿本编写、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和最后审定五大步骤。电视教材要想将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文里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类社会,哪怕是最落后的社会,会没有自己的有声语言。”这就是说语言都是有声音的,语言主要是靠声音来实现它的交际职能的,因此语言的声音——语音就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对于语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在这篇短文里,我们准备从修辞学的角  相似文献   

18.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用普通话语音读出来。也就是把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朗读不同于朗诵,它不需要表演艺术,不脱离书本、文稿,不需要声音以外的手势、眼神、姿态等的配合,也不必像朗诵艺术那样夸张地使用语音技巧,那样讲求音色与“练声”。下面介绍几种较佳的朗读方法。一、音色保持法音色,也叫音品、音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朗读时切记要保持自己的本声本色,万万不可扮演几个角色,更不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改变嗓音。那种口技式的表演方法,朗读是不可取的。文章中的人物有男、女,有老、少,只…  相似文献   

19.
语音的性质     
语音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在物理属性中(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很容易把音高和音强混淆起来。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音波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快,音就高;慢,就低。语音上的音高,决定于声带的长短、松紧、厚薄:长、松、厚的,音就低;短、紧、薄的,音就高。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是由使物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大,声音就强;相反,声音就弱。其次对音色的理解电容易迷糊不解。实际上音色就是指声音的本质。音色的差别可决定于振动物体的形式不同,它所产生的音波波纹形式的曲折不同。如胡琴、口哨、皮鼓三种乐册,胡琴是由于拉弦的磨擦而产生的振动声音;口哨是由于气流冲击哨簧片振动的声音;皮鼓是由于鼓鎚打击鼓皮面而产生振动的声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山东教育》2012,(Z2):74-76
一、教材依据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四,新概念第二册二、设计思想英语的语音、语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传达思想感情、表达个人意图意义重大。新课标七级和八级目标均有对语音语调的要求: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