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后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现象的反思、研究和小结。教师每上一堂后,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都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后感”的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写。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教后感”。  相似文献   

2.
我从教多年,一直坚持写“教后感”,主要写每节课讲授的成功之处;或疏漏、失误、教训;或学生产生疑难的缘由;或学生的独到见解等。在写和再看的过程中,都能受到启发,吸取教训或得到借鉴。及时写“教后感”,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现摘录三则于下: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后感为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概念,可适当增加演示实验。如学生对“……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的这种溶质这几个字难理解,这时补充一个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7年的物理教学中,写教后感已坚持5年,深深体会到写教学后感对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很大.本文谈谈笔者写教后感的成功体会,供广大青年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谈谈“教后感”薛恒康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而写的随感录,人们通常称为“教后感”。可以说,“教后感”是我二十多年中学物理教学生涯中,从无知到入门并不断进步的良师益友。教后感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自己认为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5.
教后感,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写教后感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写教后感是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怎样写教后感?教后感记什么内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所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常规而又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就是写“教后感”.不少学校为让教师重视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将它列为常规检查的项目,但终有人觉得没什么可写或忘写,有的甚至是不愿写.这里忘写只要养成习惯就行了,没什么可写?顾名思义“教后感”就是进行教学后的感受、感想、感觉、感叹、感慨和灵感等等,它足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与反思,写“教后感”就是将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用精炼的语言记录在教案上.至于不愿写,那是忽视了写教后感的价值,对此只要看到了写教后感的真正价值,就自然会去写.那么,写教后感的价值何在(和怎样写)呢?本文就与大家谈谈写好教后感的“家常话”,仪供青年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后记.亦称“授课心得”“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写教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没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在中学任教近三十年了,九年前,开始坚持写“教后感”我认为历史教师写写“教后感”很有好处。“教后感”是一种教学笔记,也可说是一种教学日记。写“教后感”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记于当堂课的教案之后,这一环节可视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我所写的“教后感”内容可分为三类:(一)记自己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如1983年6月17日,我在《清朝前期的经济》一节的“教后感”里写着:因钻研“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一目的内容不深,教材中有一段话:“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我在讲课时,对教材中的“后来”二字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学生把清代摊丁入亩制度推行的时空概念弄错了。有的学生书面解释  相似文献   

9.
要想不断提高备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养成一个认真写好“教后记”的习惯。上完一节课后,把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一句话或一个片断,或颇有“分量”的文章,不拘形式,不拘长短,这就是“教后记”。但如何撰写呢?下面谈几点做法。一、课前寻求“空白”写教后记,不一定是教后才写,在教案编写好后,要备有一定空白,及时调整、修正教案。有时备课写教案与上课时间相隔较长,或在上课前发现有好的方法,需要进行浓缩。如,我在上“通分”前已将板书设计好,可在某杂志上看到一个独具匠心的板书颇有新意,就把…  相似文献   

10.
为师 1 5年来 ,我一直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我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误的“备忘录” ,记录着自己教学生涯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历程。初写教后感时杂乱无章 ,如记流水帐般。后来经过不断总结 ,反复实践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条理清楚 ,一目了然。为了方便自己 ,我设计印制了表格活页本写教后感。简单地分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第几课时、几班学生、成功和失误等几个栏目。条理清楚 ,简洁明了。课后根据授课情况 ,照栏填出即可 ,自己以后翻阅时也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言简意赅。写教后感时紧紧围绕我县 (校 )一个时期教学研究的主题 ,把课堂作…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 ,但在备课时 ,由于时间仓促或认识不足等原因 ,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备课环节———写好教后记。为了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我形成了一个认真写好教后记的习惯 ,上完一堂课后都把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来 ,或一句话 ,或一个片断 ,或颇有“份量”的文章 ,不拘形式 ,不拘长短 ,这就是我写的“教后记”。由于我写的“教后记”是每堂课前后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的如实记录 ,所以它对我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很大 ,得益匪浅。多年来 ,我写教后记的体会是 :一、课…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写教后记能使我们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教后记的书写贵在坚持,贵在及时.  相似文献   

13.
徐陈  高伟 《教育艺术》2010,(3):78-79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般教案都没有“教后感”(或“教后记”或“教学反思”)部分,这一栏有什么作用.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栏中都不写。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只粗略地写上几笔,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感”作为一篇完整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撰写“教后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教后感”是在教师教学结束后,对自己教学感受的如实记录。实践证明,坚持写“教后感”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百字左右议论性片断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写两种体例,一是“读后感”,二是“小评论”。“读后感”片断在中考中是指在读了指定文章后要求写的体会、感想、感受类语段。由于它只要求写八十字左右,显然要对原来完整的“读后感”作些删节,但又要保持“读后感”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在语段框架上必须依照保持“读后感”的三个方面,即感点+析理证明感点+以文中人与事作事实论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秋季,我市全面推行新教材的实施.这套教材已从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修订,更多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我在使用这套教材中深刻地体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我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本人教学的风格使用了“再现典型人物形象,激活政治课教学”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教后记,也称“授课心得”、“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科学课》2008,(11):32-33
有幸在暑假期间,看到了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并紧接着参加了一个主题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网络教研活动。以下以《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为例,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一点思考,算是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得法”的心得和体会吧。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准备,讲课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现,而及时写“教后札记”则是教学工作的小结。倘若缺少这一环节,整个教学活动就显得有始无终。如果懒于小结,不但教法不易改进,而且个人的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就会使思想僵化,知识老化,教法呆板,教学素质降低。反之,每节课讲完后,及时写“教后札记”,认真回顾这节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教学后记又称“教后记”或“教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后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