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范志武 《教学随笔》2016,(7):113-114
网络的发展,使学生阅读电子化、零碎化、娱乐化;师生对于阅读的理解的偏差,使阅读越来越淡化.如何让学生真正重新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学会思考,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14—15学年本人积极与学生共同开展了"开卷有益"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基于此,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共同交流、班级推荐、积极思考并落笔成文,使阅读重新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学生的深阅读与浅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了"浅阅读"与"深阅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分清哪些阅读要"深读",哪些可以"浅读",并提出了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深阅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阅读停留于表层,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呈现出表层化、碎片化、泛语文化、随意化、娱乐化、感性化、功利化、时尚化等倾向;造成语文教学中"浅阅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误解、误读和社会"浅阅读"现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早期阅读往往需要成人的有效引导,存在着成人把持话语权的弊端。无字图画书因其图像语言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为儿童展现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无字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是儿童主体与作品客体之间衍生的自由对话。通过阅读无字图画书,儿童主动诠释故事并建构意义,从而发展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品质。倡导亲子对话、师幼互动与幼儿交流是促进儿童阅读话语权回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学生阅读名著只满足"浅碎化"了解的现象,教师可着力提升"儿童化""系统化"两大挑战指数,运用可视化、角色化、仪式化等名著深度阅读的儿童化策略,引领学生玩转信息深加工、体验语言深揣摩、分享主题深探讨,最终让学生获得看得见的阅读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出现娱乐化、浅表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深思、深悟、深识"的阅读本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的场景阅读或可化解浅阅读问题,回归阅读本真。场景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深入阅读,从而达成"阅读在场景中,在场景中阅读",让学生在与阅读中完成自我认知构建和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名人"被语录"事件早已司空见惯,被冠以人名之名的言论传播势头迅猛,辟谣的速度往往赶不上制造语录的速度。笔者认为,这种假语录满天飞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人对话语权、正能量及深阅读的多重渴望。  相似文献   

9.
马锦镜 《广西教育》2014,(22):29-30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师生阅读行为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浮躁化、功利化的特点、表现、成因及其危害,结合教学实际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阐述了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浅阅读、浅教学"的现状的措施,提出"深阅读、深教学"的概念、必要性和施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小学英语教学中未能重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英语阅读本质的理解不深,导致阅读迷失方向;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使用不熟练,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方面感到无从下手;在众多的阅读策略中,不知哪些阅读策略适合小学生使用。通过分析阅读的本质、介绍阅读过程和阅读策略,可以了解在阅读的每个阶段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如何评估阅读策略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减”背景下,如何为语文教学提质增效?课题组遵循教材特定主题单元,开展基于“快乐读书吧”之下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探寻主题阅读教学点,在课本与课外读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通过“以文带书”“以书带类”“以类带多元”等模式,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使阅读从“自由化、浅阅读”逐渐走向“课程化、深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文字符号的统治开始被图像符号“僭越”,出版文化从一统的文字阅读转向部分视觉图像的阅读。那么,这种转向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堕落?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一趋势?本文将对“视觉文化”转向发生的原因,阅读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以及视觉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早期教育》2007,(5):12-13
幼儿的阅读大多是一种图形的阅读,情感的“悦读”。从化研究的视角看.幼儿早期阅读是作为阅读主体的幼儿与图画、本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故本拟从以下三个层面来阐述幼儿早期阅读的属性:一是作为阅读主体的幼儿的化属性:二是作为被阅读对象的图形、本的化属性:三是幼儿和图形、本之间的化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群文阅读的思辨写作教学须解决三大痛点:一是如何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群文阅读如何助力思辨写作;二是如何处理好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思辨写作如何凸显群文阅读的实效性;三是如何让输入与输出对等:群文阅读与思辨写作如何做到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5.
专题阅读是革除阅读浅表化、机械化、散乱化弊病的实践路径,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应有之义,它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审美专题阅读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三个层级的阅读活动:比较阅读:重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构;批判阅读:挖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延展阅读:拓宽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话语权的霸权与缺失及如何赋予学生以话语权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造成教师话语霸权、话语权缺失及学生话语权失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与学生话语权的共享是实现个体的主体性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如今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儿童,都在捧书阅读。如何才能加深阅读?范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应拿起笔来去抄写,让抄写与读书形影不离,使抄写成为深阅读的伴侣。而对于如何抄写,范老师又指出,应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全文抄写;二是做读书摘要;三是做读书笔记。此外,他还建议抄写应与学国学相融合,因为坚持静心抄写经典,人文素养会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儿童阅读出现了令人忧心的“三多三少”: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渎少。这样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来自学校、家庭的阅读功利性、儿童阅读时间的保障性缺失、儿童阅读的指导缺位等等。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儿童糟糕的阅读状况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它规定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达到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的要求。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并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话语权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话语权利问题,由于传统师生观、教育制度的泛化、教育价值取向功效化影响等原因,课堂教学话语权出现教师话语权虚无和学生话语权的丧失的危机。加强对话教学,使教学话语权真正回归师生,这也是以人为本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