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近,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考察。在悉尼期间,先后拜访了澳大利亚报业协会主席肯教授和秘书长杰克先生,考察了《澳大利亚人报》和《堪培拉时报》。得到的总体印象是,澳大利亚报社与我国同类报社相比,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印刷水平,都略逊于我们。但是澳大利亚报业协会对公众投诉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效,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家正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作为中共甘南州委机关报的《甘南日报》面对改革大潮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了摆在报社全体人员面前的课题。为积极应对改革形势,努力探索报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近日,我们组织考察团赴江苏省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南通日报社考察学习。了解东部发达省份先进地市报社在业务、管理、经营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所到之处,看到那些与我们同处一个级别的地市级报社,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报业收入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3.
1992年12月,记者随中国报业协会代表团访问了泰国。这次访问,是应泰国报人公会主席班迪先生邀请的。由于我们的这次访问事先即被泰国华文报界获悉,出访前就按照他们的要求,电传去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的中文名单。因而为泰国华文报业界所悉知。在泰国有限的逗留期间,我们除了参观《曼谷邮报》(英文)、《泰叻报》(泰文)报社外,还有机会走访了《中华日报》、《新中原报》、《京华日报》、《星暹日报》和《世界日报》5家华文报社。从而,在匆匆忙忙的“走马观花”中,多少获得了一点泰国华文报业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报业广告一年的总收入与我国全国报业广告年营业颓的总和相差无几(报纸的种类比我们少得多),其报纸广告的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离我们也许要近一点,因此,许多经验和做法对国内报业同仁应该说具有更多的借鉴意义。十几天的考察一晃而过,但《墨尔本时代报》等几家澳大利亚主要英文报纸在广告经营上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却颇为可观。  相似文献   

6.
李晓晔 《传媒》2002,(2):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报业来说,创新的意义也是如此。一家报社如果失去了创新精神,这家报社就失去了灵魂;一家报社如果停止了创新,这家报社的发展就丧失了动力。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改革风起云涌。在滚滚的改革大潮中,在大西南的天府之国,席文举偕《华西都市报》向我们走来。《华西都市报》以及“都市报模式”的出现,为报业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7~12月6日,我受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委派,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中国报业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赴澳大利亚学习、参观、考察.其间,在设于悉尼科技大学的澳大利亚独立记者中心安排下,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课堂学习,与澳大利亚记者工会、太平洋报刊业协会,悉尼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及部分报刊杜、通讯社的资深编辑记者进行了互动式的深入交流,又先后参观了澳洲两大报业集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费尔费斯报业集团下属的几家报社及澳国营电视台ABC.此行收获多多,归途中略有思考,撮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姜天赟  江燕  王卫权 《传媒》2019,(6):8-11,13
本专题是借鉴《澳大利亚传媒业考察报告》策划、制作的。2016年11月底,笔者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赴澳大利亚悉尼学习和考察,在学习期间策划了《澳大利亚传媒业考察报告》专题,共组到了8篇文章,发表在《传媒》2017年第3期。该专题引起业界很大关注,《新华文摘》网站转发了专题里的全部文章。  相似文献   

9.
改革潮头在广州,报业竞争数成都。两地“惨烈”的竞争环境,逼迫各报新招叠出,其中不少观念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穗、蓉报业竞争考察话题之一 去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白子超、李晓林博士、刘鹏硕士一行三人赴广州、成都两个目前我国新闻竞争十分激烈的城市,考察了广东(广州)三个报业集团以及成都几家主要报社,了解了当地报业竞争的形势及他们的措施、经验。尔后,考察小组从不同角度写出六篇考察报告,是集团领导参考,并发表在集团内部刊物《报刊业务探索》上。本刊认为这组报告写得很好,特选登…  相似文献   

10.
地市报专刊要突出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波 《青年记者》2007,(3):107-107
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报业发展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地市级党报为强化市场竞争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占领市场,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专刊,这些专刊如雨后春笋,在报业大家庭中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以《聊城日报》为例,早在1998年,我们就推出了全省党报系统的第一张教育专刊,后来陆续推出了《北方晨刊》、《财经周刊》、《农村周刊》、《新生活周刊》。这几张专刊尽管创办时间不长,但在报纸质量和广告收入方面齐头并进,尤其是广告收入,已占了报社的半壁江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随中国报业代表团赴美进行了以报纸发行为主的考察。考察团先后走访了《洛杉矶时报》、《华盛顿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并对街头零售点、自动售报形式进行了解和观察。现介绍一下这几家报社的发行情况。《洛杉矶时报》是美国三大报纸之一(一说是五报)。创刊于1881年12月。我们参观的这座本部大楼建于本世纪30年代,没有大门脸儿,而且有些老旧。负责发行的部门叫做“顾客市场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了,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数字化进程将给报业格局与报业市场、报社和报业集团的运作经营以及报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化,拓展传统报业新的发展空间。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的主题是:“数字报业的实践及前景”,刊发的5篇文章分析了数字报业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目前发展数字报业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介绍了一些报社进行数字报业建设的具体探索。展望数字报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对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一摞文章霍放在笔者的面前:《夹击之下,地市党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互动,难题才能破解》、《从报业发展趋势看地市党报竞争力》、《对报社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就让我们通过这些“索引”,走近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镇江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汤才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技术发展后,在“十一五”期间,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我们必须看到,报业技术发展是紧紧依赖报社自身发展需求的,而报社的发展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一五”规划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这个大环境,报业技术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武威日报社成立于1985年5月.现出版党报《武威日报》和晚报《西凉晚刊》,是中共武威市委的机关报.现有职175人.下设行政办公室、编辑部、记者部、广告部等职能部室10个。报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报业经营管理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报社把人、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和经营作为报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新闻宣传与报业经营管理两翼齐飞.使报业发展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从事报纸出版20年,又在报业新媒体岗位上锻炼了两年半时间,笔者虽然与国内同行有很多交流,但对国际上报纸及新媒体的发展,却一直停留在盲人摸象的阶段.2016年11月末参加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到澳大利亚学习和考察,给了笔者一次直面境外媒体发展现状的机会.悉尼科技大学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彼得·弗雷教授,班主任简妮、纳塔莉及诸位授课老师带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传媒业发展情况以及媒体融合、播客、原生广告、社区报纸、有声书、图像创意、小众和缝隙市场等情况,并参观访问了《卫报》澳洲版、澳大利亚联合通汛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Quantium数据分析公司,还参观访问了《星岛日报》澳洲版、《信报》等华文报纸.  相似文献   

17.
应澳大利亚外交部邀请,宁波市新闻代表团于9月上旬去澳访问。澳国外交部对此次活动相当重视,不仅派员全程陪同,而且对整个考察访问的行程作了周密的安排,使我们在短短的一周时间考察了《时代报》、《堪培拉时报》、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悉尼广播公司、澳大利亚电视台等12家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新闻机构,对该国的新闻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媒介形象通常指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由媒介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风格构成.就报业来说,外在特征是报业给予社会公众具体的、可直接感觉到的形象,主要包括报纸名称、报纸质量和版面形式、报社的外观、固定资产、采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行为等;内在风格是社会公众对报业的一种抽象、升华了的认识,主要是对报社的信誉、报社员工的精神面貌、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等得出的印象.①一般而言,内在风格比外在特征更重要.作为以提供信息为首要功能的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是其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丁柏铨 《新闻通讯》2014,(11):51-52
写作此文之前,我已对《宜兴日报》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因为我曾受邀为该社的编辑记者作了有关新闻写作业务的系列讲座。我先是收到报社寄送的报纸,为备课而仔细阅之;后来则较多关注《宜兴日报》的电子版。在讲课过程中,我与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多有接触,多有互动。因此可以说,我对《宜兴日报》的印象,不仅仅来自于报社的总结材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我对该社的考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何志文 《新闻界》2001,(4):24-25
前不久,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考察组,对广东、湖北的期刊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重点走访了广东和湖北的八刊一报,即广东的《支部生活》、《家庭》、《家庭医生》、《人之初》、《少男少女》、《深圳青年》、《羊城晚报》和湖北省的《党员生活》、《知音》杂志。广东、湖北期刊业的蓬勃发展态势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其突出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发行数量大。广东不仅是报业大省,而且是期刊大省。全国发行量超过100万的杂志21家,广东占了7家,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目前发行量147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