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后几课“导体和绝缘体”、“暗盒里的电路”等都是建立在本课知识基础上,以电路为凭借,用电路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见,学好本课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学习非常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亮小电珠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是: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  相似文献   

2.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3.
电阻与温度     
电阻与温度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陈忠贵(430050)实验一:用导线把一节电池、一只2.5V小电珠和一段长7cm左右的铅笔芯,按图1连接好,把铅笔芯接入AB间。调节铅笔芯联入电路中的长度,刚好使小电珠不发光。划燃一根火柴,加热铅笔芯,小电珠随着铅笔芯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小电珠》一课为例,谈谈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趣引疑,促进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用导线、电池、电珠组装一个串联电路,只让学生观察到发光的电珠,并有意使电珠时亮时灭。这一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为什么电珠发光会时断时续?为了让全体学生观察清楚,我把实物扫描图展示给学生,通过CAI课件,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其主要内容是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和画出电路图。我教的这批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学过人教版第三册《自然》中的小电珠一课,并掌握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二、教学理念1.灵活使用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相连让一个小灯泡亮起  相似文献   

6.
给你一个小电珠、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长时间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你肯定会认为这很简单. 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不带灯座的小灯泡、一节没有装在电池盒里的干电池.在很多年前,每一个学生的确都可以很娴熟地完成这个实验.如今按教材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来做该实验,结果令人很吃惊,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只是把那一根电线从电池上接出来,连接到小电珠的某个部位就在等待它发光了.对于这样简单的电路连接,学生竟然会如此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7.
《小电珠》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小电珠、电线、电池,然后问怎样让小电珠发光?书上的意思无非是指用电线把小电珠和电池正确连接起来,小电珠就能亮了。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村山  哲哉 《科学课》2009,(8):56-57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教学提倡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让学生参与活动,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索研讨。但教师在充当“导演”时,要切忌按自己的意愿指挥学生统一行动。 教学《小电珠》一课,在探索如何使小电珠发光时,学生兴趣浓厚,有的用导线连接电珠的底部,有的连接电珠的螺纹,有的用透明胶布粘接头。可就在这时教师却让学生把导线连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13.
白炽灯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有足够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小电珠、电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断并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珠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集中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倡导创新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1 在兴趣中建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之母,它可以孕育愿望,滋生新动力,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源泉。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现有的条件下诱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其朦胧的创新意识。例如上《小电珠》一课时,教学着眼点不仅是学生认识简单电路的知识,还要注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激发学生探求让小电珠发光秘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  相似文献   

16.
以前老是认为一节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学不久后的一次自然课更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那是一节三年级的课,课题是《电路》,要求学生学会连接电路,并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会分别再加一个小电珠,一个电池,还要学会并联电路的方法。没想到课堂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我成功地解决了,而另一个却以失败而告终。先说成功的例子。在让学生连接电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同学连接的方法都很正确,但是小电珠就是不亮。面对着孩子们质疑的目光,我镇静地对他们说:“老师知道实…  相似文献   

17.
电灯丝电阻在冷热状态下的演示钟祥市双河一中刘平权(431913)白炽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的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规律有新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电池、小电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的读数。断开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  相似文献   

18.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个触点极难接,只能用手按住,但这样一来要去检测别的电器又很不方便,当时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虽说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可实在是别扭,于是这个问题就被学生提出来摆在了我面前。  相似文献   

19.
《金属》     
一、教学实例: (教师出示一个不带电键的简单电路) 师:谁能说说小电珠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有电。 生:因为电池里的电,流过电线,又流过灯丝,最后回到电池里,小电珠就发光了。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做了些什么?小电珠有什么变化? (教师用钳子把导线钳断。)  相似文献   

20.
《小电珠》一课,我上过许多次,也修改过许多次,总觉不妥,学生不易掌握正确的方法。为此,笔者将该课教学思路又作了一些调整,试上了几次,效果不错。 将该课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每组准备充足的材料,介绍材料后布置:想各种办法使小电珠发光,看谁的方法最多、最新,并把连接的方法记下来。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观察实验操作,询问实验效果,记录出现的问题,并引导部分“发现”少的同学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更新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