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简而言之,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只有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为了达到这种教育效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尤其是其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全体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的教育思想,在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富竞争力资源的21世纪,对教育如何培养出社会发展真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针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浅谈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以下简称“向阳小学”)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性学校,是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校。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办学特色是:探索研究兴趣教育,通过富有情感的思想教育、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优美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活动各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效能的问题试作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在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引下,以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高质量教育。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养成学生健全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然而,边缘学生这一问题却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出发,对边缘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剖析,可为边缘学生的转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会学"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是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结构为基础,并对原有的素质结构不断进行转换、改造、升华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发展个性是实现素质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克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解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抓起,使学生在一种发展优良环境中自由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应该坚持在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之上讲究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人才是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精神,具有适应社会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与他人协作和交往能力的人。素质教育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和谐、自主、健康地发展,强调自主意识与创造性,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素质教育的特点第一,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第二,素质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教育。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寓于教学及各种活动中,这就使教育真正成为了塑造新一代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步认清“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因此,语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面发展,面向未来发展的原则。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革新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喜梅 《考试周刊》2013,(2):100-100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这场改革的主旋律。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而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全面发展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英语教师,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不可偏离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会学”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是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结构为基础,并对原有的素质结构不断进行转换,改造,升华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的教育;发展个性是实现素质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克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解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抓起,使学生在一种发展优良环境中自由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应该坚持在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之上讲究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全面发展,个性培养,整体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大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中,人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具备鲜明的自我特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由于受人体先天禀赋、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个性并不是一件可以程序化教育的事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针对学生特点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要创设特殊的环境,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性得到发展,分层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面对新时代各种变化和需求,越来越需要各种高级人才。以前统一和只追求成绩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的形势。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的培养应从学生小时开始,这样才能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更有利。主要讲述了如何在艺术教学中更好的发展学生个性,使得学生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实际是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青少年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青少年健康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特别是神经类型为前提的,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正由于这样,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课堂教学就成为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个性培养的重要阵地,研究青少年个性发展,特别是探讨青少年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19.
西安铁一中是省、市重点中学。近年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2 1”办学思想,用“责任、荣誉”四字校训凝聚、激励全体师生,适应形势,深化改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知识和能力培养,坚持体美并举,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初步走出了一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路,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办学风格,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西安市奥林匹克计算机培训中心学校、碑林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碑林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青少年艺术团培训基地等。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