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世界因您而更美,新年实现新梦想!""生活因勤劳善思而精致温暖;精神由阅读行走至强大自由。"希望通过原创和主题词的方式刷新"新年好"之类的空泛无当、"升官发财"之类的格调不高,以及"龙马精神"之类的套话废话。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创造和开创;我们的精神需要变革、变化和创变;我们的语言需要丰富、发掘和陌生。只有人人多一点个性的思考,语言才能变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我们难道需要把生活时时来一个全面"翻新"?事实上,人类生活中需要创新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而不是需要被"无限创新"。创新的速度太快、范围太大将贻患无穷,因此人类永远就需要先保守、维护一个人文平台,或者说需要在人文大道的平台上决定我们创新的目标、范围与速率。被我们诟病久矣的"因循守旧"一词原本体现着"无为"精神,是一种顺道而行、与道大适的生命智慧。文化保守永远先于文化创新,需要十分警惕那些无文化内涵与精神含量的所谓"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工匠精神"需要农业式培育,而不是靠工业化批量生产;"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的是本真化职业教育的土壤,而不是充满功利、急躁情绪的空气。教育是为了有尊严的生活。为了职校学生今后"有尊严的生活",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唯技能、唯大赛、唯金牌、唯就业率,而忽视绝大部分学生的精神家园营建、职业生涯价值引领;否则,我们的学生若干年后估计也很难认同他现在所接受的职业教育。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技能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需求体系。美好生活仍然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基本维度,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精神生活不足成为实现美好生活最大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要紧紧抓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高尚道德为追求美好生活奠基,以理想信念为追求美好生活赋能,以文化自信为追求美好生活凝神聚气,以文化精品为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养分,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因生活而真实感人,生活因作文而生动精彩。现在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观,即"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与生活就像是写作之舟前进中的双桨,只有齐头并进才能顺利前进。目  相似文献   

6.
<正>【热点分析】从表面上看,中考作文题每年都在变化;细细一研究,命题内容与思想情感却一脉相承。为落实写作"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语文新课标精神,"自我"类考题一直稳居中考作文的榜首,通过分析2016年的上百道真题,大家会不禁感叹:"我"原来如此重要!热点一:"我的生活"类考题受"我手写我心"这一命题思想的影响,大量考区将命题的视野放在考生身上,引导考生体验成长、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要求在字里行间展示出美好的生活与人格,多数考区的作文题甚至出现了"我""我们"之类的字眼。在2016年中考作  相似文献   

7.
师之匠心     
<正>说到"工匠精神",我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德国人的工作细节与名牌品质、日本手工艺人渗入器物的心魂与生命。当"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当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不仅是经济改革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更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时,灯下,静读海安高级中学总务主任徐世明同志的事迹,日常的点点滴滴,细微平凡而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似乎有了更深的理  相似文献   

8.
方修波 《考试》2014,(Z1):62-65
<正>一、考纲变化总体分析要总体上把握考纲的变化,需要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如下是2013年和2014年考纲变化的总体构成表。通过对比,我们能看出,变更的8处有这样的特点:(—)充分体现十八大精神,尤其是三中全会的精神,如《经济生活》中原来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变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变化中既有考纲的变化,也有考纲下考点的变化,如《文化生活》部分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纲的变化,而将"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变成"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旨趣和选择,就像逛商场一样。衣食住行是人生活的必须,所以人们要买东西。同时人还有精神需要,所以,人们还要买书、读书。具体来说按周国平的说法,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如因职业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的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获得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艺的理论家们心目中只有“艺术的真实”,诸如时代意义、人物形象、审美特征之类;而文艺的创作家们,则是从感情入手,注意“生活的真实”,他们需要火爆的、赤裸裸的生活实感,需要生猛活鲜的东西,也只有这些才使他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2,(Z6)
提到足球,国人会因“假A”而嘘叹,又因“冲杯”而叫劲;但提到游戏———插卡、投币或需要鼠标、键盘之类,国人更多的是批评和抵制,因为这些程序被誉为电子海洛因,一旦上手便着迷,太难放下,而且带来的利润相当可观,每年都能达到几百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江苏教育》2012,(34):2
"教海探航"之旅,我们需要勇气、智慧与持久的热情,这些决定着我们可以走多远;我们也需要罗盘、航海图与及时的动力后勤补给,这些影响着我们可以到达哪里。而这一切,正是我们与《江苏教育》相互的深情的瞩望。——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梁昌辉生活需要你,因为你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学习需要你,因为你不断丰厚我们的学养;工作需要你,因为你随时帮我们释疑解惑。如增设"教学研讨"栏目,每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6,(6):41-44
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就有文化建设的担当精神,以春秋为著。当时提出"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就是要进行文化建设。当时实施的太子教育也就是要未来的君王学习文化建设诸个方面以实现文化传承。春秋时期,士大夫也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如子产之类;而所谓"君子九能可以为大夫",这"九能"也就是从事文化建设的才能;又有"三不朽"之说,士大夫以"立言",即从事文化建设而"不朽"。春秋时期庶人也有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如"重人"对"山有朽壤而崩"提出文化建设的建议,以及曹刿以文化建设"问何以战"。这种文化建设的担当精神也正是习总书记所讲: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之一,其当代价值,即要以此种精神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聚焦题目】"和"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家和万事兴";在商场上,我们需要"和",因为"和气"能"生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善"能有好人缘;在国家的管理中,我们需要"和",因为"人和"是国家稳定的必备条件;在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无论是语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还是选拔性的中考,大都以话题作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还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标明"文体不限"的字样。于是乎,我们阅卷时就发现了一大批说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议论文不是议论文,而又并非散文、说明文之类的"四不像"文章。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首位考虑。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变掌握概念为感悟生活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时代离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久远,而学生由于在校学习的限制,与现实生活又常有脱节,因此更需要我们教育者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最先考虑的是社会的需要、就业的需要、政府的需要、父母的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则很少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而缺乏对人的个体的关注、缺乏人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精神的生活,人们便丧失了精神家园,即使物质生活丰富还是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缺乏人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的物质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特性。从马克思需要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人的需要的历史性、无限性、广泛性以及层次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性、普遍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为依据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建构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逐步具体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群众追求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点击生活中的精彩,创设丰富而鲜活的教学情境,建构"联系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回归生活"的创新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转型性变革需要学校教育在整体上做出回应,尤其需要以新的价值观迎接"新人"的诞生.根据社会的期望和人性的需要,"新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因"个性自由"而有"公民责任感";因"身体强健"而有"行动能力"、"冒险精神";因"智慧"而有"创造冲动"、"科学精神".三者一起构成"身体教育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