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的一生受益匪浅。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幼儿园抓起。幼儿既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汉字,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幼儿听故事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积淀丰厚的底蕴;可以通过让幼儿读绘本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启顺利的航程;可以通过让幼儿讲故事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增添全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终身受益。让课堂成为培养阅读习惯的良田。教学中尊重学生阅读体验;训练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学会利用网络等查找资料。让课外成为培养阅读习惯的沃土。推荐名著、时文等报刊杂志。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养成“定书”和“定时”等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是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听有声书,让阅读变得有声有色;进行梯度引领,让学生对阅读不再恐惧;注重及时反馈,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相互激励、吸纳;采取措施跟进,让学生的兴趣持续保持。这样,学生终会形成习惯,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抓住最佳时期,认真指导。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许多新鲜的事物,培养他们从小用心读、用心听、勤思考的习惯。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鼓励他们从书中去寻找,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适应发展。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的重要任务,阅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尤为重要。通过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指导阅读方法、营造阅读氛围、开展读书交流与评比活动等,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在日积月累中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让阅读陪伴成长,让书香充溢童年。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学习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幅提升。高职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阅读。因此,加强高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刚入学不久的学生,首先,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先从配套教材开始,并及时督促检查;其次,根据教材内容推荐必读篇目,限时完成,对于完成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并在平时的测平中给予量化积分,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呢?教师要从课程设置、读法指导、活动策划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在阅读中延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孙微 《辽宁教育》2013,(9):60-61
根据新课改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勤于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李英花 《考试周刊》2014,(12):46-46
低年级课外阅读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十分重要。作者引导低年段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时五种策略:优化环境,萌生阅读内需;以身示范,激发阅读欲望;推荐读物,保障阅读书源;持之以恒,保证阅读时间;组织活动,感受阅读成就。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书香氛围,给学生一个阅读场;要运用各种方式,有效辅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阅读进入课堂,融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读"出别样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巧用策略,点燃阅读热情;适机贯穿,培养阅读习惯;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学习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幅提升。高职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阅读。因此,加强高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技能和策略,提高他们自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将阅读延伸至课外,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驱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在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从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切入,通过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梯度式教学指导模式,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举办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享有丰硕的阅读成果。学生在家校共建的"悦读"氛围中体验阅读乐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共享"悦读"成果。  相似文献   

16.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具备终身阅读的习惯。当前,我们的教育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并经常性的进行阅读,是语文教师要努力达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动、自发地进行阅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让作文洋洋洒洒。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不论哪类书籍的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智力背景;课外书籍的阅读,是了解和影响学生个性的门径,它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见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不习惯阅读,都表示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阅读的习惯.为此,要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更可以让学生积累实用的语文知识。通过从小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到趣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阅读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的“模式化”阅读倾向,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务本策略”:让学生潜心吟味,读出自己的真感受;感悟探究,让学生的情怀、品格、个性在真情流露中得到提升;亦精亦博,拓宽视野,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反思体验,让阅读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潘弢 《成才之路》2022,(6):126-12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而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需要尽早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作为重点,让学生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