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省略号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也可以表示说话或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省略号前面用不用别的标点,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省略号前面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即该用顿号、逗号等标点时,则连同它们一起省略。例如:  相似文献   

2.
课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归类小学语文单册教材中省略号的用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在文章里,要列举的事物很多而不能尽笔,此时可用省略号。例如:“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地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第5册《爱迪生》)二...  相似文献   

3.
省略号在表示列举未尽的意思时,它的作用相当于“等”或“等等”。如果文章用了“……”就不必用“等等”,或者用了“等等”就不用“……”。但是,在报刊上去却经常出现省略号与“等”或“等等”连用的情况,例如: “文学作品有许多特点:例如通过特殊来表现一般,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人民文学》1978年第八期第109页) 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些省略号都应该删去。在省略号和“等等”连用的情况下,一般都以去掉省略号为宜,因为保留后者,无论是从阅读和听觉上来考虑.都是有利于明确、清顺地表达文章意思的。而“……”是无法读出来的。有的文章中,省略号不与“等等”连用,但与类似“等等”的词用在一处,如“……  相似文献   

4.
省略号前后要不要标点,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使用了省略号,它的前后就不需要再用标点了。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那么怎样确定省略号前后是否需要加标点呢?这里介绍两条规则。一、省略号前标点的确定1.省略号前面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句末应当加标点。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果不标点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①“阿!闰土哥,——你来了?……”②“红旗插上大门岛!同志们,冲啊!……”上面两个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例①表示吃惊,既有惊叹语调,又有对眼前情形的不敢相信,所以省略前用问号。例②表示…  相似文献   

5.
这道题要求学生学习“省略号的用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 一、讲清省略号的用法。省略号表示文中有省略的部分,它的用法较多.但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地都教给学生,必须从训练要求出发,依据这三个习题.让学生切实掌握好省略号常见的四种用法. 1.“咩.咩……”小羊亲热地朝我叫了起来。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声音的延长,有时也可以用破折号,其区别是表示“余音袅  相似文献   

6.
一、助词“等”和“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之后煞尾。而有的作者却在“等”或“等等”前面使用省略号,造成意义上的重复。如: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时,有学生问:“文中第六段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是否也可作为一个自然段呢?”关于这个省略号,《教师教学用书》解释:“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他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如果照书上原文直接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势必产生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并未正面作答,而是故意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其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将得出的结论予以归纳整理之后再来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这个省略号代表了一个自然段,理由有二:一是省略号所省…  相似文献   

8.
《穷人》(六年制第十二册)这篇课文共用了十三个省略号,有的省略号前面还用句号,有的前面用问号,有的前面用感叹号。课文第九自然段写桑娜想的话共九句,就用了五个省略号,其中有两个省略号前面还用问号,有一个省略号前面用句号,一个省略号前面用感叹号。对这一段话及这些省略号,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依次问学生一个一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则依次对各个省略号表示的意思一个一个回答,对这些省略号的不同作用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衡成荣 《小学语文》2010,(12):47-49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省略号多是表示省略——省略引用的内容,省略列举的事物。进入中高年级后,省略号的用法开始多种多样,引来的争议也特别多。本文对小学阶段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省略号的作用作一番梳理,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总体呈现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据统计,近两年半命题形式命题占比虽略有减少,但2013年仍达19%,且内容与形式有所创新,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形式多创新。有的不再用省略号表示列举,而是规定选项,考生不得另选,例如安徽题《那段______的日子》,规定补题只在“孤独、温暖、自由、烦心”四个词中选取一个。  相似文献   

11.
省略号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也可以表示说话或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省略号前面用不用别的标点,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省略号表示文字中的省略部分,也可以表示说话或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用了省略号,其前面的标点符号怎样处理呢?从学生的作文上看,情况是比较混乱的。让我们根据课文的范例作一些归纳分析吧。一、省略号前面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冒号、引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立足文本,通过对教学实例的评析,我们可以通过标点、关键词语、课文插图、白描和迁移几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现语言文字和想象的和谐共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供借鉴。一、借助标点,想象潜在之词省略号具有表示列举省略、内容省略等作用。抓住课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合理想象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能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4.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急收”是“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况”,“说到半路断了不说”,使其收到“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他在“跳脱”格中列举的18个例证,每个例证都以省略号或破折号为表现形式。谭永祥在《修辞新格(增订本)》中把类似而又有别地“急收”的辞格,叫做“留白”,“留出艺术空白让听者,读者自己去填补”。他列举的9个例证,有7个省略号、2个引号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急收”与“留白有两个共同点:没有说出来的话一般都置于句末或句中,借助于表示声音中断的省略号或破折号的形式;刻意“以虚映实”,让读者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语料库)为基础,以动结式"用光、用完、用尽"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语义分析、转喻等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首先给出动结式的定义,然后探讨"用光、用完、用尽"的异同点。指出三者都属于动结式,表示"用没"。"用光"多与"钱"有关,强调最后结果的程度是一点不剩;"用完"有两种理解,易产生歧义,所表示的结果的程度没有"用光""用尽"高,且多与"餐点"类词汇搭配;"用尽"多与抽象词汇搭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多数教师都会采用"青蛙歌"的素材,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本文在列举教学片段的基础上对"要不要采用青蛙歌这一素材""如果用,怎样用好这一素材"两个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最后回归课堂,借助青蛙歌这一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含有省略号“……”的数学竞赛题,由于难度大,技巧性强,因而不宜用常规方法去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表达式中的省略号常用3个小圆点表示,含省略号“…”的数学问题可分三种类型: 1.省略部分是确定的.例如,和式10+20+30+…+100中共有10项,中间“…”表示确定的6项,即40+50+60+70+80+90. 2.省略部分虽不确定,但项数是有限的.例如,等式1+3+5+…+(2n-1)=n2中,n是非零自然数,省略部分随n的取值而定.  相似文献   

19.
总体呈现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据统计,近两年半命题形式命题占比虽略有减少,但2013年仍达19%,且内容与形式有所创新,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形式多创新。有的不再用省略号表示列举,而是规定选项,考生不得另选,例如安徽题《那段__的日子》,规定补题只在“孤独、温暖、自由、烦心”四个词中选取一个。有的所补内容实际上就是文章主旨,例如汕头题:“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助词"等"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列举,二是表示复数。表示列举的"等"可以附着于单项或多项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择类举例、列举未尽、列举已尽三种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表示复数的"等"只能附着于单项的代词、表示尊称与谦称的名词、普通名词之后,表示具有内在联系的群体间的同类聚合关系或者相互之间彼此对等的同类聚合关系,多作中心语,少作修饰语。助词"等"表示列举的用法早于表示复数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