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渐渐显现出来。研究者通过量表测验的方法,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分为网络言论不文明、网络学习违规、网络责任侵权三个方面,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后果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态势显著,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问题也较突出.针对这些情况,高校要适应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变化发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中,以实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3.
为从总体上把握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了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并运用16PF人格特质测量问卷进行了人格特质测量,对使用网络频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人格特质的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总体状况良好,处于可控制范围内;大学生的网络心态较为平和,对网络的适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引导和教育;上网频次对大学生人格特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本次调查发现的网络德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治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治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从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外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因"载体"概念的引入而打开了局面.对载体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源的整合、功能的发挥、社会化的推进以及实效性的增强.随着网络德育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中引入了新媒体这一全新的载体平台,运用网络德育载体的传播特点,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挖掘网络德育载体的心育功能,开辟大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话题从网络普及开始,就一直为广大学者所讨论和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给广大学子自身及家庭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较,高职院校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独特性而显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着重从家庭因素的影响来剖析其根源,从而总结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更好的政治参与的手段,而作为接触与使用网络最频繁的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行为更加值得关注.贵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权益和诉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隐私化、个性化等特点,对此,提出欠发达地区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熟练掌握网络基本技能,把握自身免受其害是大学生必须思考和完成的任务。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1.网络成瘾;2.网络迷失和认同混乱;3.网络强迫行为等。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包括:1.学校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2.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社会协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大学生个体培养自身健康的网络心理。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扬长避短,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做网络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于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现象也逐渐显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可以从网络本身特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校园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等方面进行分析。大学新生网络成癌的引导对策可以从加强监管力度、改善网络环境,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