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启 《文化学刊》2012,(5):117-122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它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传承发展规律。要实现科学的生产性保护,就要坚持正确的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审慎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走正确的生产性保护之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与时俱进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3,(2):134-1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遗产利用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研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有新的视角,应坚持以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在创新,其工作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好用于市场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应有的权益,最终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曹洋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4,(6):136-139
生产性保护必须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为前提,不能混淆于偏重于经济学领域的产业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实施生产性保护的差异性,因此,全国在探索生产性保护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地方实际,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跟风,变保护为开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味。  相似文献   

4.
江西上饶铅山县所产连史纸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在经过短暂的复兴之后又遭遇了发展瓶颈。本文重点探讨了连史纸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意义,以及连史纸停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铅山连史纸生产性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5.
"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特征及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国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进一步认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一个兼具大陆和海洋生态多样性的国家,大陆和海洋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非遗保护不断加强,法律体系开始建立。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逐渐走上轨道;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非遗保护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人都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汁原味"的保护是主流的说法,那么如何做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出发,介绍增强现实及其特点,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分析运用增强现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思想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原汁原味",也要"与时俱进"。政府、各级保护部门、传承人、研究者,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藩篱,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发展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构成及作用,提出了提高非物质遗产保护主体素养的三个方面,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与弘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丽丹 《文化学刊》2010,(5):170-175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后劲缺乏的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保护主体的错位和缺位,即俗民自主、自愿、有效参与保护不足,没有形成俗民自我创造、自我传承、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自组织保护机制,而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设计和实践对此缺少应有的关注。引入自组织理论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行检视,对俗民自组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进行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组织保护机制,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合理、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阳 《文化学刊》2008,(6):16-26
一、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自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首批"人类口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玉华 《职业圈》2007,(9):72-73
随着我国正式启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出,"原生态"民歌进入电视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保护意识,保护代表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也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永久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边缘化,有的甚至濒临失传,需要及时开展拯救和保护工作。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应以博物馆为载体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保护模式是人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明昊 《文化学刊》2014,(3):141-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其实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融的关系。各个地方应该积极推进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政策保护。本文主要根据现在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阐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文化遗产本身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对其进行保护,要求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了整体梳理,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形成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联系时代发展现状提升顶层设计更新保护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出台多元扶持政策的工作思路及对策,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各民族都拥有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国务院明确了文化遗产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与人类生活繁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08,(6):4-4
引言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