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6,(7):92-94
从去年开始,各大卫视都给自己打上了“青春化”的标签,山东卫视也把“青春”上升到战略层面,提出了“悠久文明,青春中国”的全新频道定位。2016上半年,素来主打“人文底蕴”的山东卫视,在青春化革新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张洋洋 《视听》2023,(2):13-16
近年来,以主流意识为主体内涵的影视作品席卷各大卫视与网络平台。主流影视叙事以想象消费的青春化呈现、话语表意的青春化书写、形象表征的青春化演绎,搭建起新主流影视与青年受众的话语表达机制,并在情感互动与思想激荡中,实现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召唤。  相似文献   

5.
“青春读物”这种说法是近年才有的,它们传递和表达青年人尤其是大、中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约定俗成地才有了这种称呼。近年来,伴随着一大批少年作家的崛起,“青春读物”不但成为时下图书市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6.
青春读物以面向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受众为主,包括青春文学、青春杂志、青春绘本、青春动漫、青春影像书等系列文化制品。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读本,还承担着形塑青少年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青春读物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期,但却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无声的忧愁     
众人啊,当你们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初至时刻,你们是多么高兴啊!人人期望青春重返,个个惋惜青春早逝。至于我,每回想起青春,就像刚获得自由的奴隶回顾牢狱高墙、枷锁那样难过。  相似文献   

9.
1996年郁秀的《花季·雨季》可以说是青春读物领域标志性作品,是国内青春读物市场上的第一本畅销书。从2000年到2004年一些出版社相继推出了超级青春读物畅销书《三重门》、《我为歌狂》系列、《幻城》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与此同时,青春读物出版局面骤然打开,涌现出一批青春读物作者,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也形成了一股青春读物热的现象。2003年到现在,在图书市场最为热闹的莫过于青春读物,面向青少年或以青少年为题材的青春读物销量均位居前列。在青春读物热的背后似乎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一、青春读物市场的空白促成了青春读物热…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6,(1):121-121
2016年,河北少儿科教频道将继续以青春、时尚、快乐为频道定位。全力打造为青年人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在上海电视台《大世界》的荧屏前,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周末之夜。我喜欢《大世界》节目。据说在上海电视台最近一次观众意见调查中,有78%的观众在“你最喜欢的节目”里填上了《大世界》。《大世界》在各类节目中居于首位。它为何有这样大的吸引力? 本市读者梅悦《新闻记者》编辑部转来的梅悦同志的来信,引起了我的思索。我也是《大世界》的热心观众。3月22日,我冒昧地闯进了《大世界》一百期周末晚会的现场,面对用一百只彩色电视机点缀起来的大演播厅,耳边荡漾着“青春呀青春,象灿烂的阳光,青春呀青春,象鲜花怒放…”清亮的歌声,我精神为之一振,兴奋极了。《大世界》啊“大世界”,璀灿陆离,一派欢快景象。《大世界》轻歌曼舞,是引人瞩目的文艺百花园,青年人是它的主要观众。青年一代需要歌唱,需要欢笑,需要青春的活力。前年4月,《大世界》首台节目推出的《青春晚会》所显示  相似文献   

12.
张艳娥 《新闻世界》2013,(12):138-139
2013年8月2日,由刘杰导演的《青春派》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讲述了"90后"高中生奋战高考的校园故事,开启了中国青春电影的新模式。影片沿袭刘杰一贯的写实风格,用第六代导演的眼光,启用大量非职业演员,让校园青春电影第一次实现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勇敢尝试"早恋"这个雷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青春读物以面向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受众为主,包括青春文学、青春杂志、青春绘本、青春动漫、青春影像书等系列文化制品.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读本,还承担着形塑青少年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张彦会 《声屏世界》2013,(12):35-36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部充满着友情、爱情、梦想、信仰的交响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两部青春题材的影片,上映后引起了较大反响。两部影片中的音乐更是为影片故事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曹超 《新闻世界》2023,(11):86-88
新时期党史纪录片呼应青年期待视野的新特征,基于受众本位论,用青春视角来重构党史故事的叙事文本、框架与范式,以唤醒沉睡的历史,并赋予其以青春的内涵与形式,从而激发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通过对青春、革命的叙事,党史纪录片不仅完成了对国家意志的传播,也实现了对青春的跨时空致敬。  相似文献   

18.
吴健 《东南传播》2016,(9):24-27
青春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群高中生恋爱和反抗教导主任不公的故事。与近些年其他的青春电影"祭奠青春"的主题不同,《我的少女时代》延续青春的反抗与追求梦想,结局是开放式的大团圆。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色和叙事情节四个方面来分析《我的少女时代》的反抗与梦想。  相似文献   

19.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新青春电影是指2000年以来,台湾本土出品,以青春、成长为主题的影片。此类影片由台湾新锐导演执掌,意在"青春"的外衣下,去探寻当下台湾青年一代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文化观念。在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