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芳 《华章》2011,(15)
梁启超作为晚清时代主要的政治活动家,他的翻译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本文试从文化方面讨论梁启超的翻译,用操控论及其三要素阐述梁启超翻译的政治目的性.在梁启超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中国人民操守外国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为了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梁启超的翻译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目的性.进而影响到翻译的选材及翻译策略的应用.梁启超虽然翻译作品不多,但对中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解析他的翻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早提出“科学小说”概念并大力推广之的是梁启超。但梁眼中的科学小说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他认为“科学”还应包含形而上的精神,优秀的科学小说必须蕴含深刻的哲理。梁启超的这种看法与他一直以来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他对“科学”的理解最终还是指向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融合中西的文化关怀一生未变 ,他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贯穿了此种文化追求。他称清代考证学为“清学”,并以之比拟西方文艺复兴 ,其目的乃是希望中西文化能够彼此沟通、中国文化能在沟通与融合中得到淬砺。梁启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学术史并确立了现代学术史研究的典范。他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上无疑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要的地位 ,然而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体裁模糊的作品,它有小说的外壳,却内舍大篇幅的政论。其中,黄克强和李去病之问的辩论是全文的一大焦点。作品中有对未来中国的想象,也有对现实中国的描述,更有采用两位主人公激烈辩论的方式探讨如何改变中国现状,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看,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西方民族国家思想,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国民的精神状态与民族国家的基本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力图通过国民精神价值的重建而为政治理想的实现找到一条道路。由是观之,《新中国未来记》充分体现了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他之前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而这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文章就是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了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6.
北村的小说在1992年之后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转型,之前他是一个先锋小说作家,之后他的小说则明显地有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内容,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阐述。对于这样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以及他的小说是如何对基督教文化精神进行阐述的。同时。在这样的阐述外衣之下,我们知道北村的真正目的是拯救,是想通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在近代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有:提出了小说的总体改革方向;论述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小说的内部规律。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发挥过作用、而且对后世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本在详细分析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对现代作家作品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小说本体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小说本体观及其影响蒋心焕,李成希近代文学革新运动兴起后,梁启超不仅成了这个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而且也是这场运动最主要的理论建设者。就“小说界革命”而言,“作为一种小说美学思潮,它的背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当时已有相当数虽的西方小说被翻译和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泰国文学界出现一股悬疑小说创作热潮,蓬萨甘是最具代表性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明显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即借鉴西方的创作手法,以言情题材为主,汲取流行元素;也有显著的本土文化特点,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民族文化都得到很好的彰显。本文以他的鬼布系列作品《溯爱》《咒布》《旗袍》为中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把新小说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其思想经历了政治教化、舆论清议和唤醒国民三个阶段。梁启超的小说宣传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但他一味强调小说的政治宣传功用,忽视小说的艺术创作规律与读者接受心理,也给新小说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为了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曾活跃于当时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阵地,成了蜚声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在那新旧交替的年代,梁启超不仅参加了政治上的改良运动,而且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才情,撰写过多达一千四百余万字的论著.这些著作中,也包括他的美学见解,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如果说王国维通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结合我国古典诗词、戏曲的研究,建立了以“境界说”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体系的话;那么,梁启超则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总结了我国多种艺术、特别是小说和同时代诗歌的创作经验,阐述了美的  相似文献   

12.
吴趼人是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期为数不多的与梁启超有过直接交往的新小说家.他是<新小说>杂志中后期的总撰述员,在创作思想方面与新小说社的理论倡导有着许多吻合之处,尽管深入一层来看不过是貌合神离.他所主持的前期<月月小说>,秉承了<新小说>的办刊宗旨和体例.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写情小说、理想小说、社会小说等,都是晚清时期这些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体现着"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吴趼人与新小说社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当了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3.
小说被誉为“文学之最上乘”,由被轻视的“末技”而一跃成为“文坛盟主”。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小说创作活动,甚至成为职业作家,梁启超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由于梁启超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导致了他的小说理论主张也充满了难以克服的矛盾。本文将简单分析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的主要主张及其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王慧开 《绥化学院学报》2013,(12):93-95,134
张爱玲一生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有许多表现中国和异族形象的叙述,在小说中叙述中国“自我”和异族“他者”,站在民主理性的西方文化立场批判中国,展现腐朽衰败的中国形象,站在伦理和道德的中国传统文化立场通过叙述“他者”,否定和排斥异族,展现丑陋虚伪的异族形象.通过小说中塑造的这些形象,可以看出张爱玲陷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后的迷茫与文化选择的尴尬,使小说呈现出苍凉的文化蕴味.  相似文献   

15.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梁启超评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2 0年至 192 4年期间 ,梁启超本着整理国故、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在一系列论著中 ,凭借其开阔的思想、崭新的方法 ,在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方面 ,取得了超迈前人的卓越成就。归纳起来 ,梁启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贡献 ,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 ,开创了楚辞宏观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 ,对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及其历史地位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估 ;第三 ,运用西方近代文艺理论 ,对屈原的具体作品及其艺术特色作了言简意赅的评说。梁启超是近代第一个全面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的学者。他的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童是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先锋小说的特色 ,也有许多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味道 ,表明其继承与悖离并行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8.
仇惠 《文教资料》2012,(27):103-104
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围绕他和他作品的讨论在其亡故后热热闹闹、争议不断,但有一点无论是其本人还是研究者们都有共识,即以欧美文学为主的西方文化资源对王小波的创作影响巨大。仅以《万寿寺》这部中篇文本而言,它对法国作家莫迪阿诺的小说《暗店街》的主题和结构就有借鉴,当然王小波在创作时也完成了自我开拓。  相似文献   

19.
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趼人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向被视为由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代表作.吴氏的不少小说,也是在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始连载.从有关史料看,吴趼人不仅于1904年在日本招待过梁启超,而且他的小说<胡宝玉>从题目、构思以至章节设计与梁启超的<李鸿章>均有相似之处,明显受到梁的影响,二人从行迹到心迹遇合说明吴趼人的小说创作是对梁启超维新理想的呼应.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