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     
《视听界》2010,(3):8-8
一次性收费互联网电视盈利待考 在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后.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也获得了牌照。虽然互联网电视牌照相继颁发.但是互联网电视的盈利模式依然不明朗。互联网电视目前的合作模式比较简单,即获得牌照的节目集成商将节目打包集成后,  相似文献   

2.
据《南方周末》报道:目前我国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分别是:通过电视了解的有66.1%;报纸、杂志 56.7%;广播 11.9%;图书 7.9%,但现有科技节目不到电视播出总量的1%。我国电视科技节目不到播出总量的1%  相似文献   

3.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成为了时下最具影响力,最受人们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优秀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都面临着许多困境,既有节目自身的发展方面的,也有外部的环境条件方面的,这都需要我们积极地面对,努力研究,很好地解决已有的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评论类新闻节目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央视《焦点访谈》的推出,很快在全国人民中建立了很高的信誉度,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俊 《新闻记者》2006,(10):65-67
近几年,电视谈话节目日益火爆。但另一方面,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目前总体水平不高,各地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除了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整个电视界对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的把握上.认识模糊、操作上有严重的误区,也是制约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视评论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林 《新闻前哨》2002,(12):33-33
一、电视评论节目的现状为什么现在电视评论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已没有原来那么“火”了,是因为电视评论节目存在着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题材问题选题的范围越来越窄,内容雷同,比如弄虚作假的、强买强卖、乱收费、地方保护主义的等。2、表现手法问题目前,电视评论节目的表现手法太单调,那种以事实作为评论的基础,节目结构单一,表现手法俗套的节目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电视是一种可视性很强的媒体,要获得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有与众不同的电视表现手法,增强电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3、舆论环境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农民来说,看电视和种庄稼一样,能从中获得乐趣.并且最终能有所收获,对他发家致富有所帮助,不管是几点.他都会准时收看这档节目。  相似文献   

10.
吴庆久 《大观周刊》2013,(11):144-144,204
电视文艺节目包含范围广泛.节目种类形式日益繁多.特别是观众收视到的栏目层出不穷。如今,观众更希望看到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个性的张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辛苦工作一天之后全身心放松、娱乐的需求。时代的发展需要个性化风格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观众也需要看到个性化鲜明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与此同时.主持人的自身个性还要做到与节目个性相协调.服从节目个性.在这个前提下将自身的个性融人节目.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