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契丹归明人是指归附北宋的辽国人。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措施既受到归明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北宋与辽国关系的影响。赐与田宅是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开卷有益     
《老年教育》2008,(4):46-46
成语“开卷有益”源于北宋王辟之编撰的《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相似文献   

3.
赵昌文 《文教资料》2001,(2):131-133
《史记索隐》 30卷 ,唐河内司马贞撰 ,明崇祯十四年( 1641)毛氏汲古阁覆北宋大字本 ,单行本得以传世。《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五云 :“此单行之本 ,为北宋秘省刊版 ,毛晋得而重刊者 ,录而存之 ,犹可见司马贞之旧。”贺次君说 :“今以此本所出正文与唐人写本及北宋残卷比勘 ,信为北宋之遗。其注文多胜于南宋诸本。” (《史记书录》 ,页 4 0 ,商务印书馆 1958年版 )毛晋重刊 ,曾加以校勘订正 ,然其所据何本不得而知 ,现在只能粗知是唐代抄本。笔者曾以单行本与中华书局标点本《索隐》相对校 ,发现 4篇侯者年表的注疏体例很特别 ,兹以陋见就正…  相似文献   

4.
《春明退朝录》是北宋宋敏求所著的一部史料性笔记小说,书中史料来源多样,有亲历亲闻、街谈巷语和征引正史。内容涉猎广泛,包含了朝政掌故、典章制度、诗文评述和玄怪逸事。《春明退朝录》的部分条目或可增补史缺,或可参校正史,赋予了《春明退朝录》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相似文献   

6.
开卷有学问     
提及开卷,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卷六: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日:“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相似文献   

7.
《文苑英华》选诗以教化为目的,其选录的庾信诗歌明显的特点是以唱和形式为主,艳诗入选,而咏怀类不录。这种选诗后面透露出北宋初期倡导"颂"主题、"忠"观念以及追求恬然安逸心态的诗教意识,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北宋王朝的太平气象,体现出宋初诗教对诗"美刺"功能中"美"的注重。  相似文献   

8.
试论诸宫调对宋元戏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诸宫调对宋元戏曲的影响朱鸿诸宫调又名“诸般品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属于曲艺的范围。它萌发于北宋时代,王灼《碧鸡漫志》云:“(宋)熙丰。元佑年间,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吴自牧《梦粱录》云:“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  相似文献   

9.
张彩虹  康健 《语文知识》2011,(4):109-110
《碧岩录》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作为禅宗极具代表性的公案评弹集,口语化程度很高。它所提供的大量语言材料,对我们研究当时汉语的特点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主要考察《碧岩录》中意义已经虚化的“看”字的用法,包括表示尝试的语气助词“看”和认识情态标记的“看”两种,对书中出现的例句进行穷尽式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北宋王巩的《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三部笔记,是其在哲宗绍圣、元符年间至徽宗大观年间依次创作的,创作时间长约十年.十年中王巩随手杂记,所记不分次序,不分类别,在编排条目上有一定承上性、连续性和主观叙事性.所记内容博杂,其中涉及到北宋党争、北宋士风、典故沿革、地理风俗等内容,具有补北宋正史的史料价值.王巩笔记史传体与小说体结合的叙事体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靖康要录》是一部记载宋钦宗为太子时(即建中靖国元年到宣和七年)及登基后靖康一年之事的史书。此书按月日编次,凡有关钦宗朝的政事制度、诏诰及臣僚的奏章等,比较完备,特别是在记录与全国和战的许多事实方面,尤为详细。因而,对研究宋代历史,特别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当时宋人的编年史传至于今天的,象熊克的《中兴小记》、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大都是记载南宋的史实的;而详亍北宋的只有李焘的《续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陶瓷史的研究中,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有一种所谓秘色瓷。根据唐末徐寅《贡余秘色茶盏诗》、陆龟蒙《秘色越器诗》,都认为唐末越窑中一批精致的产品,统称为秘色瓷.究竟何种瓷器谓之秘色瓷,自宋代以来,各家说法迄未一致。北宋赵令畴《侯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但有人认为秘色并非神秘之秘,也不是统治阶级所专有的意思,而是当时人们对青瓷色样之统称.犹晋代称青瓷为缥瓷.而日本的古陶瓷研究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与翡乃一音之转.陈万里  相似文献   

13.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乡兵之称,历代多有之,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北宋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曰禁兵,曰厢兵,曰乡兵,曰蕃兵。”其中,禁兵和厢兵是北宋的常备军队,乡兵则是北宋的非正规军队,时人亦称“民兵”。而所谓蕃兵,是由西北边境羌族中,归北宋管辖之部落的丁壮组成的,其“分队伍,给旗帜,缮营堡,备器械,一律以乡兵之制”,故可视为少数民族之乡兵。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思想是北宋廉政思想的源泉,是北宋廉政思想得以确立和发展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礼的观念、义利之辨等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北宋廉政思想理论基础。北宋廉政思想中仁义爱民、德治礼教、重义轻利思想皆由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6.
<正>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双方签定的“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个盟约不仅在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同时对契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产生积极的作用。历来史家对“澶渊之盟”多持贬议,认为盟约是北宋的耻辱,且压抑了北宋国力的增强,致使北宋在我国古代史上留下软弱无能的形象。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本文认为应当从双方历史背景及盟约对双方的实际效果来评述,才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明儒周洪谟著述丰富,然其作品大多散失,唯《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传世.明清著录《疑辨录》的书名达29种之多.《箐斋读书录》和《疑辨录》的篇目和内容绝大多数雷同,原因在于《疑辨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进行整并、删改和打磨而成.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乃《箐斋读书录》之异名,并非另有一书.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周洪谟诗文中有三首并非周洪谟之作.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9.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曾经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澶渊之盟的订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思录》是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学者都应该熟知的一本书。该书由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合编,汇集了北宋四子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语录共622条。这本书在宋代一经编修,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熹将这本书称为四子之阶梯,为学者修圣道的入门读物,并将此书作为他所构建的新经典体系中的重要书目,要求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