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篮球》2006,(12)
2-3和2-1-2区域联防是篮球比赛中比较常用的防守战术配合方法.因而设计一种有效的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的战术配合方法,是每一位教练员都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设计进攻区域联防配合时,首先要掌握区域联防的特点。区域联防是以防区为主,人随球的转移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对持球队员采取盯人,重点加强对有球区和篮下的防守。因此,在设计进攻2-3和2-1-2区域联防时,首先要根据其防守队形,选择合理的进攻落位队形,可以采用1-3-1进攻落位队形。这一进攻落位队形能够较好地与防守队员的防守位置错开,做到插空落位,占据防守的薄弱位置。同时,在战术配合上。利用内线队员的上下及左右的移动,以及外线队员的穿插和溜底  相似文献   

2.
篮球换位进攻是在篮球“8字”进攻法之后出现的移动进攻方法,它是现代篮球移动在第二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进攻队员位置变化无常,要求全面掌握中锋、前锋、后卫技术。换位进攻法在比赛中所见不多,为了适应未来篮球战术发展需要,简要阐述换位阵地进攻的发展进程和现代篮球换位进攻的战术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1—3—1混合防守是将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两种防守形式的优点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防守配合。在1—3—1混合防守中,重点是紧逼、控制在中锋区域内的任何进攻队员和通过堵截传球路线,阻止转移传球。图一见80页,是防守的基本落位形式。基本原则 X_1必须迫使控制球的队员,向两侧的边线移动,阻止朝罚球区内切入。 X_3和X_4在阻止向内线传球的前提下,可尽量迫使对方向边线移动,扩大两侧的防  相似文献   

4.
1-4阵形,俗称双中锋上提进攻打法。在这种阵型中,中锋距球篮的距离较远,在配合过程中内外线队员移动空间比较大。因此“1-4”阵形在现代篮球的移动进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3—1移动进攻法能够应用于进攻多种区域防守,特别在防守战术变化频繁情况下,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对付不同区域防守时,只需稍作变化就能奏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攻区域防守呢?首先,进攻要善于判断防守的战术形式以及防守的战术意图(无论防守采用哪种假象伪装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只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防守体系加强,当今国内外强队比赛的进攻体系,提倡“快、准、猛”,阵地进攻灵活机动化,忌讳按一定路线移动的机械呆板阵地固定配合。篮球行家的见解,符合新潮流总趋势。提倡与忌讳是辩证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固定配合是灵活机动战术的基础,灵活机动战术是固定配合质量的提高,认为两者不能断然定性。世界上强队,队伍巨型化,战术精炼化,位置多样化,个人技术全面,攻击方式多样,战术意识  相似文献   

7.
半场五点配合,是在一定路线中进行传接球、空切、突破等技术练习的一种方法。这一固定路线,可作为进攻半场人盯人的基本战术。在半场五人配合的练习中,年轻运动员除了掌握各个位置上的技术动作外,而且能形成和加深战术配合的概念,逐步掌握配合时间,增强配合意识,提高战术配合运用能力。一、五点配合的基本路线: 球从①开始,按号数位置进行,①传给②作空切跑到②的位置上。②传给横动  相似文献   

8.
“三人制”篮球赛具有场上队员少、场地面积小、攻守转换快的特点,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突分、掩护、策应)是主要的进攻战术配合形式,而合理的进攻移动又是实施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人制”比赛中进攻移动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明确不同进攻移  相似文献   

9.
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尚武 《体育学刊》2005,12(1):114-118
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构成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包含“个人进攻战术行动”和“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等基本内容,处于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基础层面;二是“快攻”、“抢攻”、“固定配合进攻”、“机动配合进攻”等具有特定表现意义的4类战术形式,位于篮球进攻战术系统的表现层面;根据这4类战术形式在概念上的内涵论述了它们间内联和外延的相关理论:从制约各进攻战术间实施和运用的时空内容、彼此间相互关联的若干因素等揭示篮球进攻战术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 历百余年桑沧的水球运动,和其他球类项目一样,随着训练方法日趋科学,设备日渐完善,竞赛交往日益频繁,技术、战术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在迅速的发展、提高。现代水球战术可用“快速”、“多变”括而言之。以下就常见战术略舒一二浅见。寓以新意的中锋战术:水球中锋战术自1952年后由于匈牙利等国水球队采用崭新的游动战术而被认为是落后、陈旧的战术,因而被称为“死中锋”战术;四、五十年代的中锋战术之所被认为是落后被动,主要是由于这种战术将全队的进攻赋予中锋一人身上,在对方轮换防守和频频游动反击的情况下,担任中锋的队员往往被弄得筋疲力尽而丧失攻击能力,又兼当时规则不准换人所限,就造成中锋回防慢而处于五防六  相似文献   

11.
二、“早进攻”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全队要有积极的“早进攻”意识,掌握合理时机。2由快攻转入“早进攻”时,每个队员积极移动,合理落位,明确其职责与要求,人、球移动路线清楚有序,有主有次。3运用战术时,要快慢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保证战术行动的...  相似文献   

12.
第31届奥运会中,中国男篮小组赛5战皆输无缘晋级.中国男篮中锋在进攻与防守能力上存在许多问题:个人的进攻技术水平不够全面,身体对抗能力差,战术配合意识比较薄弱、移动速度慢、作风不够硬朗、防守比较积极但犯规过多等.建议加强中国中锋的对抗训练,提升战术配合意识.  相似文献   

13.
1、策应传球的概念 中锋策应传球技术是指进攻时以中锋队员为枢纽,通过传、接球,把左右和内外的其他队员连接起来,组成一定的战术配合的组合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14.
金币教室     
1 1-3-1落位底线移动进攻法战术方法:见图A。1将球传给左侧2时,右侧中锋5突然横切.接2的球投篮。如果5未接到球.则落在左侧中锋位置。与2在左侧形成2打2(5跟防)。如果左侧进攻不成。2通过1将球传给右侧的3,3利用右侧空当,1打1突破上篮。打法特点:利用-3-1联防篮下一带的空当进攻。要求:1 进攻时,球一定要落在两侧前锋队员手中。所以1应有意偏于一侧,便于传球。2 落在中锋位置的队员应在底线一带穿插移动。为自己和同伴创造进攻机会。但应注意球的位置和同伴的意图,人球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三)南斯拉夫: 该队是这次锦标赛的第三名,全队平均身高1.99米,主力队员平均身高2.01米。 1、站位阵式与战术形式: 站位采用1—3—1或2—1—2;战术形式为内外活动的双中锋(见图十八(1)(2))。 2、战术配合及其变化第一套配合(外围队员与内中锋的配合)及其分解。 (1)外围队员②下插,借内中锋⑤的定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进攻战术配合是全队根据基本的落位阵势、移动路线、防守区域的变化而实行的集体配合的协调行动。教练贝在拟定或选择进攻配合方案时都应该对影响进攻效果的有关因素有一个通盘思考。下面就拟定整体和局部进攻配合时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一、拟定整体进攻战术配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一)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特点知己知彼是制定作战方案的依据。首先要了解攻击点上的防守队员技术特点,战术意识强弱和防守配合的熟练程度;其次要了解参加进攻配合的我方运动员特点,看一看所拟定的战术配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其掌握进攻…  相似文献   

17.
试述篮球中锋外拉进攻战术的基本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中锋外拉进攻战术是在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它的出现对整支球队战术打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符合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与规则,符合当今篮球战术的战略思想、战略体系;中锋外拉进攻战术打法能充分体现中锋在比赛中的作用,同时它也丰富了篮球比赛的战术配合和内容,使整支球队的战术打法趋于灵活多变,比赛更加流畅并更具观赏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锋外拉进攻战术基本打法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这种战术打法。  相似文献   

18.
半场进攻战术是指球进入前场转入阵地后的固定配合战术。这种战术形式的特点是五个队员都参加,并且是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进攻。现将世界女篮强队与中国队相对照,分析中国队的“半场进攻”战术。(一)从对南朝鲜队的比赛来看中国女篮要攀登世界篮坛高峰,首先必须在亚洲站稳脚跟。从目前看亚洲的主要对手仍是南朝鲜队。南朝鲜队平均身高1.77米,身体素质和技战术都较好;以策应掩护为主体的配合熟练,尤其是紧逼防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盯人防守,对阻止拉开进攻战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许多教练员已经注意到求助于区域夹击,也取得了好的效果。通过在场角对球的夹击,迫使进攻队传些危险的球。在近来的比赛中,最有效的半场紧逼是1—3—1和1—2—1—1。拉开进攻和被推广的重叠进攻之所以行之有效:1)进攻队能拉空中间地带;2)进攻队可以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直逼兰下。人盯人防守不能坚固地阻止这些进攻形式。  相似文献   

20.
对攻方来说,在守方角旗附近掷界外球是一次很好的战术进攻机会。掷界外球的战术进攻有两种:1.得到界外球后直接射门;2.2—3次短传后,由处于最佳射门位置的队员射门。这两种战术进攻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运用时却较难。由于掷界外球队员和同伴的配合不够默契或因两者的误解,球往往被对方队员抢去,所以,能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