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指培养人才很不容易。一树百获《管子·权修》: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相似文献   

2.
据《管子》记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仲的意思是说,希望一年就能有所收获的,那就种粮食;打算十年以后取得更大收获的,那就种树;如果愿意作更长远的打算,要  相似文献   

3.
杨志渭 《今日教育》2013,(12):17-18
“百年树人”,源自《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其含义是为百年树人,树百年发展之人。“树人”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面向未来,是着力于学生成长之根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管子·权修》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作为培养人为主旨的教育理应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教育"意在强调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1]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管子·权修篇》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朴素的教育经济观。"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管子·权修篇》摘录管子的这一论点,从治国安邦这一重大利益着眼,不仅充分揭示了教育培育人才的重大政治意义,而且肯定了教育树人的巨大经济作用。它将教育树人的价值与种谷、树木做比较,形象而深刻地指出:教育树人,不像种谷、树木那样只是有一年、十年短期效益的小计,而是具有"一树百获",能够长期获得…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魏策》里面记载着惠子这样一段话:“今夫扬,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这段话的大意,是以杨柳比喻人才,教导我们既要培植人才,又要爱护人才。这是“四人帮”以及他们“阴魂未散”的余党所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要人才,摧残人才!然而人才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培养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无疑地是导致国家富强之路。因此,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靠谁来培养这支队伍呢?回答可能是一致的:靠广大的教师! 《管子·权修》中有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培养人材既是立国的长久之计,也是很不容易办成的事。在“振兴中华”的号召下,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正在辛辛苦苦地为了“百年树人”而“风餐露宿”;在党的关怀下,在“十年动乱”之后,我国重又形成了一支极为可观的教师队伍。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和数量上的不足。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应该可以看到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教育很早就承担了教养大众的职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管子在其思想体系中提出了教养“四维”之说。他在《牧民》篇中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在《权修》篇中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数人”。他在怎样培养人、如何教养人的问题上指出:“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这里的“修、行、饰、谨、禁”皆属教养的范畴。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且文教厚重的国度来说,历史教育承担的“教养”之责任应该是不轻的。今天我们搞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劳动,使受教育者获得做人的基本修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注意发掘。长期坚持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心栽花”,我们要不断挖掘中学历史教育的人文修养价值,并不断赋予她时代的内容。中学历史教育在功能上承担着发展学生智能的任务,其侧重点主要表现在:①发展学生的认知智能;②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③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语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便是树人的人。他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管子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伯乐对千里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如韩愈所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代名人蔡邕曾把音响悦耳的好琴误用为烧火的木头,从而引出了蔡邕不识琴的笑话。  相似文献   

11.
《吉林教育》2008,(12):42-45
《颜氏家训·勉学》里写道:"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相似文献   

12.
<正>《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太上指的是最根本、最高的境界,即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管子》中说:“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这两个文化符号早就存在于中华文明中,“立德树人”是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课程改革需要有所坚守,也需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就是课程改革的又一次迭代升级,是对立德树人具体实践的一次新回应,系统地呈现和指向了基础教育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育人载体的新动向、新特征、新表达。  相似文献   

13.
郑闽秋 《中国教师》2014,(14):48-49
<正>《管子·修权》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充分说明思想品德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漫长过程。思想品德教育,即以认识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并具体实践于生活之中,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思想品德课既是典型的育人课程,又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现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主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  相似文献   

14.
家训与修辞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这“人”,谁来树?当然首先是家庭。在宗法制度根深蒂固的我国封建社会里,家国同构,按儒学的观点,“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大学》),家庭有不可推卸、不能忽视的教育功能。家长必须按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子女的立身行事,“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周易》)于是,自然产生了家训。  相似文献   

15.
《管子》混先秦诸子典籍中颇有份量的一部。郭沫若先生认为“《管子》书乃战国秦汉时代文字之总汇,其中多有关哲学史、经济学说史之资料。道家之言、儒家者言、法家者言、名家者言、阴阳家者言、农家者言、轻重家者言,杂盛于一篮……”张岱年先生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管子》基本上是一部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著作,具有自己的中心观点。这中心观点就是法教统一,或者说兼重法教。”迄今为止,“管子学”已经遍及哲学、经济、政治、法学、教育、军事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近期由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乐爱国先生的《管子的科技思想》是从科技思想的角度对《管子》做出研究的—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生活节奏很快,"慢"似乎是大家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在课堂上,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也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似乎不这样做就体现不了课改的新理念,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结果是在课堂上老师很忙,学生很累,课堂看起来很饱满,结果是老师学生身心俱疲,收效甚微。《管子·权修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它告诉我们,教  相似文献   

17.
《管子·权修》云:“终生之计,莫如树人。”“百年树人,着力于根”。人生就像一棵树,有根方可成栋梁。这个“根”便是教育,而养成教育正是这个“根系”中最发达也最重要的部分。有道是先做人再做事,先成人后成才。一个人要自立于世间,凭的就是这个“根”。  相似文献   

18.
孔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个论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明·李贽说:“三个字便讲了一部《诗经》(《四书评》).人们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诗经》的认识,也是孔子对诗歌的认识.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五》:“盖知诗人之意者莫如孔孟,虑学者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孔孟,是以有‘无邪’之训焉.”  相似文献   

19.
《管子·轻重》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名著之一,它假托管仲之名,记述了管仲的思想及其施政主张。该书在战国时已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管子》此书,并非出自管仲之手,乃管仲之后,经过多人编写增删修改整理而成。宋代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叶适集》),此论极  相似文献   

20.
忧郁催人老     
忧郁催人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高高兴兴乐滔滔;愁一愁,白了头,忧忧郁郁催人老。”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中,就曾指出,养生者当“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否则,只能“半百而衰”,并指出:“养生莫如养性。”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长期的精神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