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族的图腾     
古越族的图腾,以前学术界众多的研究者认为是蛇,常见的如《说文解字》、《说苑》、《汉书·地理志》等。近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一传统说法,认为越族的图腾是鸟。其理由是原始部落的图腾不是凭空而来的,图腾首先应是部族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反映。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带有岛形图案的珍贵之物,到其后越国盛行的鸟篆书.以及带有鸟形图案或堆塑的文物,结合《越绝书》、《吴越春秋人《水经注·浙江水》所记载中的“鸟田”神话研究,并联系历史上的各种传说,越族有鸟图腾崇拜是没有问题的(林华东《试论河姆渡文化与古越族的关系》,石钟健《试…  相似文献   

2.
卑水县设置于西海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系越高郡所辖十五县之一,其历史一直延续至两晋时期。关于其治所所在地,史籍说法不一。本文依据史籍的记载,特别是结合建国后在凉山州昭觉县四开区发现的汉晋遗址和大量汉晋时期的文物,认为汉晋卑水县治所即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区境内,而非他处。  相似文献   

3.
<正> 龙标,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任县尉多年的远谪之地。但是关于这个龙标遗址的真实所在,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辞海》等要籍说在今湖南怀化地区的黔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则说在今贵州黎平县的龙里所,也有人认为当时可能有两个龙标县。龙标遗址到底在何处? 翻开两地地方志,都有建置过龙标县的记载,都有王昌龄被贬到当地的说法,因以之名县的龙标山两地也都有,而与王昌龄有关的古迹则更是真伪莫辨,黔城有龙标书院,有相传王昌龄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志·地理志》载:“朗溪,(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县)置。在朗溪之侧,故名。今洪江市、靖县、会同、通道县地,又错入分贵州境.”结合《侗族简史》有关记载,朗溪县是一个包括今会同县、洪江市、靖州县、通道县东北部及贵州省天往县、锦屏县、黎平县东部和东南部的泱泱大县.朗溪县治建于何地?因资料匮乏,时代久远,难以考证,众说纷法。笔者通过初步探索,以为朗溪县治当在今会同县胡江“东城”。曾撰《会同古县治考》发表于1989年《怀化史志》。黔东南师专民族研究所杨学军君,不吝赐教,著《何处是“朗溪”》,发…  相似文献   

5.
班固《汉书·地理志》主体部分为疆域政区,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由于史源不明,很多疑问长期困恼着研究者。传世文献中唯有《隋书·经籍志》记载班固取资天下计书以作《地理志》,然而此说无据可征。2003年湖南郴州苏仙桥出土了一批西晋木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晋惠帝时期“桂阳郡上计阶簿”的存档副本,简文中所包含的很多内容可与《地理志》相比照,藉此可以证明班固《地理志》史源正是当时天下郡府所上计书。  相似文献   

6.
汉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条很重要的河流.班固作《汉书·地理志》,指出存在东、西两条汉水,前者上源为漾水,至武都后东流为汉水,自沮县以下同今汉江,后者即今嘉陵江.《水经》则认为漾水并非东汉水的上游,而是西汉水即今嘉陵江的上游.这两种记载之间的矛盾引起后世学者长久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梳理历代文献的基础上,对东、西汉水进行了辨析,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水经》所述更为可信,而《汉志》的记载可能是由于对地图的误读.不同历史时期文献对汉源的记录,反映了古人对汉江源头认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陇山以东平凉地区南部古代地理地名探索祝世林本文探索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华亭、崇信、灵台县境,兼及陕西省的陇县。时间以两汉为主。一、弦蒲薮、弦中谷、蒲谷乡西汉安定郡领21县。据《汉书·地理志》的简单记载与后人考证,这21县的大致方位,今华亭县与崇信县的南部...  相似文献   

8.
一、刘克庄文章记载福建嵩山少林中国有南北少林寺之说.由来已久.北少林在河南嵩山.无可争议.但南少林湮没已久.则有争议.一是历史上是否存在福建少林寺问题.二是寺址究竟在福建何处?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历史悬案.随着南少林研究的深入.第一个问题已无争议.即福建历史上确有少林寺存在.但福建少林遗址究竟在何处,则有多种说法.有传说在泉州的,有传说在莆田的,因均无可靠证据而令学者怀疑。现学者发现.如按宋淳熙《三山志》、明弘治《八闽通志》、明正德《福州府志》等记载来看,福建少林寺应在福清古新宁里。不过诸部方志均未载福清少林的建置年代,是为一憾。现学者又从南宋刘克庄的文章咋发现宋代福建少林记载.这对印证少林属邑及南少林存在年代都有重要价值。此文就是《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9中一篇题为《诚少林、日九座》的墓志铭。文中不但有“嵩山少林”之记载,而且有南少林僧德诚之行状记述,文章不长。现全录于下:  相似文献   

9.
金代设有"国师"几乎是学界共识。究其根源,既有《大金国志》的影响,也有圆通广善那样"国师"实例的佐证。然而《大金国志》本身就被指伪书,《大金国志·浮图》关于"国师"的记载更与金代佛教政策相悖,金元史料所记"国师"实例也存在诸多疑点。因此,金代是否设有"国师",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大师关汉卿籍于何处,文学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是“大都人”,根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析津志》;一说是河北安国人,根据是《祁州志》;一说是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本于《元史类编》、《山西通志》、《蒲州志》、《解县志》。三家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我的看法,既然几处方志均有记载,大概总是“事出有因”吧,但要辨乎  相似文献   

11.
绵诸道城址考辩雍际春一“绵诸”作为县级行政区,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上曾有两次设置:《汉书·地理志》西汉天水郡有“绵诸道”。《魏书·地形志》绵诸县“前汉属天水,后汉、晋罢,后复属,有愉亭”,属略阳郡。关于绵诸道(县)的城址地望,古籍记载较为混乱,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2.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日旬)衍县是秦汉时期北地郡下属的十九个县分之一,其位置是设在春秋战国时期(日旬)衍戎活动的故地上。由于时代久远,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加之史籍记载简略,所以自明、清以来,有关宁夏的地方史志,均无(日旬)衍县之记述。下面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8-82
正史《艺文志》记载一代的艺文名家名作,但沈约的《宋书》并未设《艺文志》这一志目。清代王仁俊和民国聂崇岐分别撰有《补宋书·艺文志》。由于著录文献范围、著录取舍依据、史料解读方式、书目考证深浅都有不同,两家《补宋书·艺文志》在著录体例、收书部目卷额、类目设置、著录内容上存在种种差异。但聂《志》不论是在著录依据的选取、还是类目设置的分类,对王《志》起到了很好的勘误、增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15.
三国曹魏沿袭东汉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但在政区的名称、辖界、治所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动。曹魏政权对政区大的调整主要有两次:一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郡国县邑,多所改易”①。一是齐王曹芳在位期间(公元240——245)“郡国县道多所置省,俄或还复”②。由于《三国志》无《地理志》,给我们了解曹魏时期的政区变化增加了难度。年前,笔者在《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三国·魏政区图的绘制过程中,根据《二十五史补编》一书中《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三国疆域表》、《补三国疆域志补注》等所列有关郡县,参考了《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山西历史地名通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关于"执金吾耿秉"的记载有误,当作"征西将军耿秉"。综合校对《后汉书·耿秉传》、《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资治通鉴》等文献,和帝永元六年,耿秉所任官职为征西将军,非执金吾。  相似文献   

17.
八阵图遗址     
八阵图遗址据史书记载,八阵图遗址主要有三个:《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有孔明八阵图遗址。《汉中府纪》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及晋干宝《晋纪》都称,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定军山诸葛亮墓东有八阵图遗址。另外一个遗址是四川奉书县白帝城长江...  相似文献   

18.
汉晋以来一直存在的柏人县,在《魏书·地形志》中仍作“柏人”,而在《隋书·地理志》中被记作“柏仁”,《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记载改名的具体时间为后魏,又有不少学者依据《魏书·地形志》认为改名当在更晚的周齐之世。结合出土石刻文献材料,改名时间应当在后魏之世。  相似文献   

19.
《汉书·地理志》载:“雍,秦惠王都之,有五、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这说明汉代雍、肤施两县均立有黄帝祠。《汉书》卷25《郊祭志上》也载汉武帝在长安设有黄帝祠。但同书《地理志》又载:“虢,有黄帝子、周文武祠”。“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