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在指导学生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实验时,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250ml0.4mol/L的NaCl溶液。根据换算公式①C=n/V②n=m/M可得m=CVM,代入数据得:m=0.4mol/L×250×10-3L×58.5g/mol=5.85g。式中C—物质的量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m—溶质的质量,M—溶质的摩尔质量。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们可以称得质量为5.85g的NaCl固体吗?他的理由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的确如此,我们查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知,中学阶段使用称量物质质量的唯一工具是托盘天平,它只能精确到0.…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必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计算配制100ml 2.0mol/L 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是11.7g,本人认为这个数据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其理由是:①配制溶液100ml,这样量较大;②浪费药品很多,我们学校高一有15个班,按每个班开设25组实验,做完这个实验要用掉多少NaCl固体的量可想而知;③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实验数据要符合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3.
Benedict试剂的配制:取柠檬酸钠17.3克和10克无水碳酸钠溶解于80ml水中。再取1.7克结晶硫酸铜溶解于10ml水中,慢慢将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后用水稀释至100ml,如溶液不澄清,可过滤之。  相似文献   

4.
高秋明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5):F003-F003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不管是必修本还是选修本第二册都介绍了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直径,并明确指出“测量结果表明:油膜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并在书后的学生实验中介绍了具体方法,然而按照这种方法,测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米。 为了测量的准确,我们配制了1/500的油酸酒精溶液。具体方法是用5ml的量筒量取2ml的纯油酸,加入100ml量筒中98ml的无水酒精,得  相似文献   

5.
一、高锰酸钾溶液的准备为了配制较稳定的KMn04溶液,常称取稍多于理论量的KMnO4.溶解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中。如配制C(1/5KMnO4)=O.1moI/L标滴定溶液,可称取3.3g高锰酸钾溶于1050ml蒸馏水中,将配制好的KMnO。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1小  相似文献   

6.
二、实验过程 1.取暖水瓶胆碎片100克于250ml烧杯中加入30%硝酸溶液100~150ml,加热使暖瓶胆碎片上的银溶解。过滤得硝酸银溶液。 2.取硝酸银溶液5~10ml。加浓氨水,制得土伦试剂。 3.取干净的旧棉花约5克,放入250ml烧杯中,用水浸泡加入浓H_2SO_4。不能搅拌,微热至溶解为止,然后加入碳酸钠粉末至不出气泡为止。过滤得葡萄糖溶液。 4.用干净试管一支加入葡萄糖溶液和土  相似文献   

7.
关于I~-的检验方法,很多教师和一些学生都持怀疑态度:稀硝酸氧化能力强,可以把I~-氧化,I~-不存在了,用硝酸银溶液又如何来检验呢?下面我们做一系列对比实验,让事实来说话。一、实验过程实验1.配制250 mL 2 mol/L的硝酸溶液;0.1 mol/L、0.2mol/L、0.4 mol/L、0.8 mol/L、1.0 mol/L的碘化钾溶液各100mL;适量淀粉溶液。I.取1 mL各种浓度的碘化钾溶液于5只洁净试管,向其滴加3滴淀粉溶液,振荡。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观  相似文献   

8.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投影仪在溶液配制中的应用广东中山一中(528403)王勇在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就要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往往印象不深,抓不住要领。如在配制溶液时,加水到液面接近刻度2~3厘米处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  相似文献   

10.
把萃取了溴碘的黄红色四氯化碳溶液,分几次倒入250ml分液漏斗里,每次倒入量可为1/2分液漏斗的容量,然后加入10%NaOH溶液约50ml。把分液漏斗倒过来,用力振荡,使NaOH溶液和溶于四氯化碳中的溴碘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11.
化学魔术     
一、波动实验。器具:大烧杯一只、250毫升烧杯若干只、250毫升容量瓶一只。药品:过氧化氢、碘酸钾、硫酸、丙二酸、淀粉。方法:配制成下列三种溶液。溶液A:102.5毫升30%H_2O_2用水稀释到250毫升。溶液B:10.7克碘酸钾 2MH_2SO_410毫升用水稀释到250毫升。溶液0:3.9克丙二酸 0.845克硫酸锰 0.075克淀粉。先将淀粉0.075克溶于少量热水中,然后加入3.9克丙二酸,再加入0.845克硫酸锰,再稀释至250毫升。表演时,将A、B、C三种溶液共倒在一只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就得出兰色一琥珀色一无色交替进行,时间可达数分钟。  相似文献   

12.
用图象法配制结晶水合物溶液湖南湘潭县一中(411228)左新用结晶水合物配制溶液时往往计算比较繁杂。现向大家介绍一种实验室用图象法配制结晶水合物溶液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我们先以胆矾(CUSO4·5H2O)配制CuSO4炮和溶液为例;设需要的结晶水合...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关于明矾净水的实验,存在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我们发现昆明市附近地区的天然水大多呈弱碱性(滇池水除外),而弱碱性和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明矾的净水,研究首次提供天然水(泥沙水的配制方法)的参考标准,量化明矾净水用量,采用单因素控制法找到明矾净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即:100ml人工配制泥沙水中,加入0.1g明矾用0.075~0.1ml(3~4滴)10%NaOH溶液调节酸碱度净化效果好;500ml滇池水中,加入0.1~0.3g明矾用0.2ml(8滴)10%NaOH溶液净化效果好;鉴于一般家庭中无氢氧化钠,同等情况下建议用1~2倍的饱和小苏打水替代氢氧化钠。上述实验改进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增强了实验效果,为教师演示此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灾民用明矾净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在学习“溶液”的知识时,经常遇到判断某溶液的状态,溶液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学生往往发生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判断的错误.其实只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就能轻松判断溶液的状态,即某溶液是否饱和. 1.通过定性分析判断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②曲线下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③曲线上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溶质不能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5.
取一干燥的250ml抽滤瓶,在支口上接导管并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抽滤瓶中放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固体,上口接连有塞子的150ml分液漏斗,内装10%醋酸溶液lOOml。另备同样装置将醋酸溶液换成同体积饱和苯酚  相似文献   

16.
用剩余NaOH溶液制取无水Na_2CO_3丽水市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255300)王桂仙每年学生实验配制NaOH溶液后,均有大量的减液积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这些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无水碳酸钠,这样做:(1)可以解决多余氢氧化钠溶液的存放问...  相似文献   

17.
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部分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为增加学生对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感性认识可做如下实验。互取甲乙两方试管各加入5mll%的新配制的淀粉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新鲜唾液和1ml蒸馏水。振荡后用37%的水浴加热两支试管(夏季在室温下放置即可)。2每隔3~4分钟取出几滴试管中的溶液用碘水检验一次;甲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浅,而己试管溶液颜色不变,一直为蓝色,十分钟后甲试管中的溶液加碘水不变色,表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而乙试管中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P5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500ml 0.4mol/LNaCl溶液的操作中有这样的叙述:"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内,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而之前的教材不是1cm~2cm而是2cm~3cm.  相似文献   

19.
今年江苏高考预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简答题:“在配制100毫升0.1摩/升硝酸银溶液时,往容瓶量瓶里加水,不慎超过了刻度,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为:已配溶液留作它用,所需溶液重新配制。) 就这样一道简单的试题,全县近千名理科考生,完全答对者仅数人。为什么答对者竟这么少呢?让我们先看看学生的错误答案: 1.用滤纸折成条状,伸入容量瓶,逐步吸去多出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国外教材中有个非常经典的碘时钟实验,该实验配方及操作如下:1.1溶液配制溶液A:称取0.90g碘酸钾溶于温水中,再稀释至500mL。溶液B:称取0.45g无水亚硫酸钠,溶解、稀释至500mL。溶液C:称取5g可溶性淀粉置于小烧杯中,注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将其注入300mL沸水中,冷却后慢慢倒入12.5ml浓硫酸,最后稀释至5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