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要在正常情况下,人总是在注意着某种事物的。不是注意这个事物。就是注意那个事物。当人一旦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就产生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形成一个兴奋中心,其邻近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这种对事物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注意”。注意和人的其它心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在注意的时候,才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靠,否则,就会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目而忘”的现象。因此,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注意是搞好学习,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形象地把注意称之为“知识的门户”。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那就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学生假如在学习中失去了高度集中注意的品质,也就不可能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了。这是因为:人在注意时,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其余区域处于抑制状态;对于一些事物注意越集中,对其它事物就觉察得越模糊,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时,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的兴奋中心,神经细胞之间就会配合得很协调,对教师的要求留下的“痕迹”就会深刻;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中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就会互相“打架”,你干扰我,我干扰你。结果一堂课下来,大脑中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3.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一定事物加以审察的趋向性活动.人在注意时,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其余区域转为抑制状态.注意是我们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古人十分重视学习要集中注意力.孟轲曾留下一篇寓言,题为《学弈》,说有两个人向名棋手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把棋艺学到了手,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结果没学到棋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愈强烈,则感觉愈明确和愈清楚,因此,它的痕迹也就愈巩固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注意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排除分散注意的因素,使学生专心学习.  相似文献   

4.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每瞬间是只能集中指向客观世界的某一事物的,被注意的对象是处于人的意识中心,被清楚地意识到,其余的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很明显,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就不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前提。这对学生来说,则表现为学习的专注水平。在以培养听知能力为主的听话教学中,“注意”显得尤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种:一是无意注意,一是有意注意。前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后者是有目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的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因此,运用“注意”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是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注意通常叫做“专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例如一开始上课学生的心理活动就指向老师,而离开了其他事物。以后教师拿出了挂图等教具,学生的心理活动就指向挂图等教具,并集中精力去观察它、思考它。这就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就是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集中,则是这一事物在人脑中得到最清晰和最完全的反映。小学一、二年级说话课如何培养注意力呢?从一堂课开始到结束要环环相扣,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否则会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中途散板。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所谓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他就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记忆得更深刻、更持久。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焦美芳 《新疆教育》2013,(5):153-153
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听”是听觉对声音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看”是视觉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想”是思维活动对有关问题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 (当然也是认知活动 )的开端 ,并且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心理活动的效率 ,取决于有意注意的程度。所以 ,著名的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 ,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 ,首先要集中注意于这一活动 ,还要保持注意于活动的始终 ,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因比,有位教育专家说:"注意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也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就是注意力的好坏。注意力集中,信息才能进入注意状态,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  相似文献   

12.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表明他在注意这个事物。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观察、记忆、学习、思维、想象以及动作技能的掌握、机械的操作等活动中,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错误和事故则往往与活动中不注意有一定关系。有了注意,人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深入考虑一定的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保留在意识的中心,有  相似文献   

13.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指向的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如果一个学生处于“分心”状态,上课东张西望,摸这动那、胡思乱想、乱议乱说不能稳定地持久地把自己的注意指向集中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课堂教与学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丰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  相似文献   

15.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总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不可能独立存在。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兴奋中心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内,在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上集中,与此同时,皮层的其余区域都或多或少地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活动的这种指向性集中性,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自觉的注意是有目的的注意,如对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明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我的优势所在,就是我有了注意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体会更深,他说:“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苏联科学家乌申斯基则作了形象比喻:“注意力是个大门,有了它,外部世界才可进入。”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打开人的心灵的门户。”有人说:“注意是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看来,要有所创造,必须集中注意力,学习亦然。所以说,善于集中注意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剌激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王泓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有时是有目的而又需要一定的努力。心理学家把前者称为无意注意,后者称为有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处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表明: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进来。”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规律为: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