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据3月8日中新网报道: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正考虑成立一家面向内地市场的通讯社,这是李泽楷2006年8月正式收购香港第二大财经日报《信报》和《信报月刊》50%股份后的又一个动向。事实上,李泽楷对媒体业务的兴趣早已表现出来,更有人认为其成为媒体大享之心“昭然若揭”。去年底,便有消息说李泽楷会在电盈股权出售后,将收购美国的美高梅。  相似文献   

2.
报刊     
《当代传播》2006,(1):56-56
我国日报出版总量连续第五年居世界第一;广告额排名前三名报纸均同比下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拥有26亿资产;借船出海《中国商业周刊》在泰发行;李泽楷拟洽购香港老牌财经报章《信报》。  相似文献   

3.
王灏 《新闻知识》2005,(5):79-80
《信报财经新闻》(简称《信报》)是香港第一张财经专业报纸,由林山木先生(笔名林行止)创办于1973年7月3号。  相似文献   

4.
林行止(1940-),原名林山木,香港著名财经报人。他创办的《信报》是香港第一份专业财经报纸,林行止本人也是香港最早撰写财经评论的评论家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他一手创办起市值超过5亿港币的《信报》公司。多年来,林行止通过创办报刊、发表政经评论关注经济兴衰、指点社会民生,对香港舆论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向     
香港《信报》推出动笔动思考作家培训计划由香港《信报》主办的动笔动思考作家培训计划8月11日正式开学,69位学员在未来两个月与香港多位名人面对面交流,以文会师。动笔动思考作家培训计划分为财经、政评及文化三个组别,鼓励学员多动笔思考,敢于批判,提升竞争力。该计划  相似文献   

6.
风头正劲如果有人问,眼下香港谁风头最劲,众口一词首推小小超人李泽楷。1994年,他被《时代》杂志选为“全球一百位领袖之一”,1998年又被该杂志选为“全球五十位数码精英”。1999年底,他又出现在香港当年50位富豪的名单中,位居第四。585亿港元,这是香港一家证券公司给33岁的李泽楷开出的身价。“李泽楷”三个字值这么多钱,并不是因为他是李嘉诚的儿子,而是因为他拥有香港最具潜力的  相似文献   

7.
港报和内地报纸时政新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当代传播》2004,(6):92-93
香港是世界上日报发行量最大的地方,目前拥有中英文报纸通常发行的有40余种,最多时达110余种,期刊有700多家,其中有一定影响的中文报纸主要有12家,包括《东方日报》、《星岛日报》、《成报》、《信报》、《香港商报》、《文汇报》等,人均拥有报纸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其中较具规模的报刊,发行网远达海外的华人社会,有些还在香港以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报人、报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以香港在近五十多年来兴起的三份主要报纸作为研究个案。查良镛在1959年创办《明报》,当时香港报业以政党报及小报为主,香港社会仍颇落后。林行止在1973年成立《信报》,正值香港经济起飞,社会重视财经信息。黎智英在1995年创立《苹果日报》,打破了报业闷局,但其编采方针又惹来不少争议。此后,三份报纸的路向和发展各异,这均和香港社会不同时期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18日,《城市信报》编辑部从炎热的济南搬到了清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半岛都市报》的一个“小兄弟”,报业竞争的一堵防火墙,《城市信报》一开始的定位,就让这张小报纸走进了极端的“夹缝”. 按照要求,《城市信报》与《半岛都市报》合并发行,新闻选题须完全“区别化”.也就是说,在信息源本就了了的二线城市青岛,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半岛都市报》有的,《城市信报》就不能碰,这绝对让人纠结.但正是这个“夹缝”,让《城市信报》“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似文献   

10.
蒋蕴  汤琴 《新闻实践》2002,(4):48-50
《信报》是一张“抓人”的报纸。 2000年10月9日,有20多年历史的专业报——《戏剧电影报》正式更名改扩版为《北京娱乐信报》。《信报》一面世,首先引起公众注意的是其背后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姜昆,当时他的鲲鹏网拥有《信报》的40%股份;另一位是主持这份新兴报纸的原北京青年报社的社长崔恩卿。从2000年底到2001年上半年,北京的报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容期,《信报》、《劳动午报》(原《北京工人报》)、《京华时报》等数家新面孔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已十分激烈的报业竞争。就在《信报》诞生半年以后,国内某知名周刊  相似文献   

11.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12.
据香港市场研究社在1991年8月29日至1992年1月31日进行调查的有关统计,《东方日报》在港拥有读者178万人,居各报之首。据推算,全港有阅报能力的人在500万左右。读者在5万人以上的报纸有:《成报》、《天天日报》、《明报》、《南华早报》、《新报》、《星岛日报》,《快报》、《信报》、《星岛晚报》、  相似文献   

13.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电讯盈科董事局主席李泽楷计划与《财经》杂志,联合投资成立一家财经新闻网站。该网站面向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受众,内容主要包括两岸三地的财经信息,双方合资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公司计划将当前的半月刊杂志变为周刊,并创办英文版《财经》杂志,在现有财经网的基础上创办英文版财经网站,同时还将涉足手机报业务。  相似文献   

15.
最近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访问,仔细阅读了一个月的香港主要报纸,不由地想到两个问题。首先,为什么香港这个地方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高级报纸?看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或者美国的《纽约时报》、法国的《世界报》,撇开政治倾向不谈,它们在新闻报道的深度、评论的高品位和版面的严肃性方面,都是时代文明的象征,尽管这些国家存在着发行量大大超过它们的大众报纸,但那些报纸远不能成为舆论的主导。而对香港的报纸(中资的《大公报》、《文汇报》除外)来说,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区分是模糊的。有的新闻学者按严肃性和大众化勉强进行过划分,例如将《明报》、《信报》、《经济日报》等归到高级报纸份内,将《东方日报》、《苹果日报》、《成报》、《天天日报》、《新报》等归到大众报纸一类;还有的称前者为“质报”,后者为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新闻传播业之多为世界之冠”,出版的中文报刊种类也很多。在报纸方面,有综合性的报纸,如《星岛日报》、《华侨日报》;有主要刊登财经新闻的报纸,如《香港经济日报》、《信报》,有刊登影视明星新闻的娱乐性报纸,如《新星日报》;有刊登黄色新闻、小说、广告的报纸。如《天下日报》;有全部刊登赛马新闻、预测赌马、介绍骑士情况的马经报纸,如《赛马日报》;还有专门刊登漫画的漫画报纸,如《金报》。杂志的种类也很多。有评论性杂志,以时事评论、新闻特写、新闻图片为内容,多为周刊和月刊,如《中国评论》、《广角镜》;综合性杂志内容广泛,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具有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18.
时下,怀旧之风盛行。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了扩大《城市信报》的影响力,培育精品栏目,从2006年10月11日起,《城市信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开设了《城市里远去的背影》专栏,每周逢一、三、六刊登。专栏刊出后,  相似文献   

19.
免费报纸对我国读者来说还属新鲜事物。免费报纸任人取阅 ,会不会被人拿光去当废报纸卖?不少人有此疑问。经济学者、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在今年第7期《财经》杂志发表文章《吃角子机不同设计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无人售报形式的可能性 ,其观点对免费报纸的发行难题不无启发。为开扩读者视野、启发读者思考 ,我们特将林先生的文章摘选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6,(8):57-57
据《北京娱乐信报》近日报道:中国消费协会宣布,已从6月起征集线索,评选“2006年度最受消费谴责的十大虚假商业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