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写的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报道对象的客观存在。但往往新闻都是带有倾向性的,可是这和真实性并没有根本上的冲突。比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现场报道中。中国的记者着重报道了香港市民为庆祝回归祖国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报道了市民们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的欢庆场面。但是英国记者却报道说。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依旧过着各自的日子。对香港回归这一件事情的出现的两种报道可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中国记者的报道是倾向于祖国在强大繁荣后,终于收回香港这一事实;而香港作为原来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翻开报纸,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一张报纸每天要刊登上百条新闻,而要使每条新闻标题各具特色确实不易。如何突破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借用民间口语作题,不失为一条妙计。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闻传媒对这一全球关注的历史事件作了广泛、翔实的报道。报纸在新闻事件相同,报道内容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更注重在做标题上下功夫,以吸引读者。其中有的标题就是采用了群众常用口语,如7月2日上海《劳动报》的两则报道《我们回家了》和《小平,香港回来啦》,前者写的是香港回归后首批港胞赴广州游览观光的情况,标题采用其中一位旅客…  相似文献   

4.
<正>一众所周知,《别了,"不列颠尼亚"》是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佳作。人教版将它编列在高一语文必修教材"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其之所以入选,不仅是因为其所报道的"香港回归"事件本身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还因为报道对于事件的历史含蕴的深入挖掘所酿就的意味深醇。这种意味如暗香浮动,幽韵满纸。教参编者闻香辨色,说它有"厚重感""历史的纵深感",说它是关于香港回归的众多报道中"最别致的一篇",并围绕其文味编写设列,其识见与努力俱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香港社会语文的历史和现实着手,分析了香港形成“双文三语”的格局的历史原因,认为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香港语文发展的两大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对香港的语文产生影响作了预见性的分析,探讨香港语文未来的发展路向:走汉民族共同语的道路,并为决策者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香港社会语文的历史和现实着手,分析了香港形成“ 双文三语”的格局的历史原因,认为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响香港语文发展的两大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对香港的语文产生影响作了预见性的分析,探讨香港语文未来的发展路向:走汉民族共同语的道路,并为决策者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历史翻开了新篇章。自这一天起,我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从而彻底结束英国对香港长达100多年侵占的历史,香港永远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世界瞩目的盛事,更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一个多世纪迎来的胜利。我们抓住喜迎香港回归这一契机,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次根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不可磨灭的贡献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留学英国、美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香港回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948年左右,周恩来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不用武力收复香港,而是准备通过外交谈判,在适当的时候收复香港。历史证明这一观点是相当正确的。鸦片...  相似文献   

9.
香港杂思     
前些天,电视新闻上报道一则消息,香港各界开座谈会,畅谈如何迎接香港回归。因为这是香港被英国强占为“大不列颠海外属地”的最后一年了。香港的殖民地命运就要结束,香港上空将要飘扬起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这使我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0.
喜迎香港回归祖国肇源县茂兴镇中心小学戚善庆崔磊生张宏艳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神圣时刻。这将极大地振奋和鼓舞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及振兴中华的斗志。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恰是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为此,少先队组织可围绕“喜迎香港回...  相似文献   

11.
<正> “九七”香港回归已日趋接近,在回归权力交接的过渡期内,一切带有昔日英国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开始逐步退出香港的现时生活,到“七·一”回归以后,那些带有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将成为永远不会再现的历史。纵观港英邮政署自一八六二年至今发行的百余年间的香港邮票,生动而形象的记载了这一百多年香港作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往事。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说香港不是殖民地? 答: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举国欢庆的大事。纵观香港历史,英国在香港实行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殖民统治,那么能不能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呢?不能!为什么?这还得从英国占领香港时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说起。 首先,我们应追溯一下英国人占领香港的历史。最早来到香港一带的英国人,当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卡罗利那号”商船了,该船在大屿山海域停泊了两个多月之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有英国兵舰“辛迪号”驶入港岛南部,停船修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遣华特使马戛尔尼率使团乘“狮子号”军舰经香港北上直取天津,然后进京,为从香港北上天津开辟了航道。清嘉  相似文献   

13.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本文再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4.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神圣领土.鸦片战争后,英国主要通过3个不平等条约逐步攫取了香港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又成了日本侵略者肆虐中国人民的人间地狱.之后,香港再次落入英国人之手.收回香港主权,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夙愿.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穿越漫漫世纪风云,虽不断努力,但均未完成香港回归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今历史作证,只有新中国政府能将这一民族愿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世纪之交世界上最令人关注的一件大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毫无疑问,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本文仅从经济的角度就香港回归对内地经贸关系的影响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追溯历史,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最佳模式。但是,以彭定康之流为首的顽固的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对于英会谈毫无诚意,百般阻挠,企图在1997年后变相维护其殖民利益,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香港人民都坚决反对的。香港回归大陆实现祖国统一,这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情况分析 香港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因历史的原因割让给了英国,幼儿对香港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空白的,为了让幼儿初步认识香港“九七”回归祖国的意义,感受祖国统一的喜悦,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们设计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主题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一、香港回归结束了中国人民100多年耻辱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帝国主义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强行夺去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1860年,英国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去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达99年,香港的被侵占,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丑恶的一页。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行侵占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江文清陆文培1997年7月1日,饱经沧桑的香港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千古的大事,它将大大激发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并成为...  相似文献   

20.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中国当代新闻名篇,其新颖的选材,独特的视角,蕴藉的情感让它在众多新闻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回望百余年,屈辱尽得洗,在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激动与自豪,而此时的香港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客观而恰切地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的情感,这极大地考验着记者的智慧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