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获得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金牌的南非18岁选手卡斯特尔·塞门娅遭遇了“性别怀疑”。这再一次提出了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辨别运动员的性别,尤其是女运动员的性别。性别检测应该有染色体和基因、内分泌、两性生殖器官和心理社会性别等标准,只有根据这些项标准才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认定一个人的性别。但是,有时即使这些标准都检测到了,也还可能出现性别的误判,这就是性反转问题。因此,性别的鉴定还会随着人类的认识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刘卫 《百科知识》2009,(21):8-9
南非的塞门娅在2009年8月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800米金牌后,很多人对她的性别提出了疑问。例如,在800米比赛中获得第6名的意大利人埃莉萨毫无保留地表示,“这赛场上有人是没有资格和我们一起竞争的,她不是一个女子,是一个男人。她赢取了她不该拥有的奖牌。”获得第5名的俄罗斯名将玛利亚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羞耻感对注意的影响,以及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群体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故事情境法诱发羞耻情绪和中性情绪,考察不同性别被试在不同情绪下的注意集中程度。结果:(1)注意任务的正确率在羞耻组和控制组中存在显著差异,羞耻组在注意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控制组。(2)在羞耻情绪被诱发的情况下,注意任务的正确率在性别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女生的正确率。结论:结果表明,当个体处于羞耻情境下,注意力更集中,同时女性个体的注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平等与共享,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和推进,以性别平等为理念的先进性别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文章对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进行了解构与反思,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认识和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突破点和面对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性别刻板印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性别概念、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行为。幼儿期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的性别偏好关系到他一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因此对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剖析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分析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多年从事性别与科学有关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在本文讲述了相关的研究体会和经验,核心的两点想法是:科学需要女性,性别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奇云 《科学与文化》2003,(11):19-19
自古以来,人类对自身性别的判断就是非男即女,然而,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有相当的事物不能用如此简单的二元判断来区分,人的性别分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女性科学家关注度的提高,学术界的性别议题研究也在持续升温。本文聚焦科研人员科研产出及影响力的性别分层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从性别分层的表现及其原因两个方面呈现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而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发现,科研论文产出的性别分层现象较为显著,且专利产出中的性别分层更甚于科研论文;而影响力的性别分层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争议。性别分层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智力因素、个人选择和社会选择3个方面。通过上述讨论,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进一步扩展基础数据和测度指标;深入探索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加强中国性别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丰富研究成果的落地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性别决定基因概念的形成 性别的形成取决于两个过程: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性别决定是指选择向雄性或雌性途径分化的过程。50年代确立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两条规则:第一,性腺分化成睾丸或卵巢决定了性别分化的其他方面;第二,Y染色体携带有决定雄性的遗传信息。第一条规则是在Jost及其同事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在性腺明显发育之前摘除兔胚的生殖嵴(睾丸和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科教文汇》2009,(13):239-239,241
要保证语言测试的效度和公平性,必须采取有效方法侦测及消除测试中存在的偏差。本文从性别偏差的角度对测试偏差作一简要介绍,探讨了性别偏差和公平性的概念,并介绍了用来侦测性别偏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欣桐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71-1679
创新管理的理论研究需要随着现实情境和理论演进而不断拓展。对创新管理范式进行性别化的解构和重塑,是在创新管理研究成果之中加入性别维度、进行理论的性别化再建构和反思,有助于提升创新成果的质量、承担对两性的责任、实现社会普惠。性别化的创新管理,融合了女性主义科学史、性别与科学技术、性别与管理实践、性别与创新实践、创新管理的理论成果,是以创新全过程模型为基础,通过“修正制度、修正知识和修正数量”三种性别化创新策略,对创新战略制定、创新计划制定、创新项目组合、创意发展、研发和设计、生产制造、商业化和阶段性调整八个阶段实现性别化解构和重塑,从而解决原有创新管理过程的性别盲视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创新管理的性别价值倾向性,实现创新管理中多元融合的可行性、提升人文关怀和道德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陈夏妮 《科教文汇》2011,(13):173-175
目的: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法考察大学生对姓氏偏见和性别偏见的态度。研究选取某大学34名本科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2人,女生21人。实验通过被试对只带姓氏和性别的称呼的人物(如李先生)的性格的评价,来测量被试内隐的姓氏偏见和性别偏见。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常用的单姓复姓和不常用的单姓复姓的偏见无显著性差异,对男性的积极评价显著高于对女性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跨性别交际中,性别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不同性别的语言运用规则,而且制约着他们交际的言语风格。然而来自不同文化的两性在进行交际时,往往因文化和话语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交际失误。本文首先从分析性别文化与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入手,然后结合这两方面着重从语用角度对跨性别交际中的交际失误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试图找出解决跨性别交际失误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校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学校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从而使妇女摆脱传统弱势地位的重要途径.从性别的角度对高校教育进行审视和反思,寻求推进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索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提出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加进性别平等教育专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以国家政权强制推动的妇女解放运动,目标是实现无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但1950年《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侧重于保护妇女权益,体现了性别差异的平等观。现行婚姻家庭立法欠缺社会性别意识,表面上性别平等的夫妻财产规定在适用中产生男女权益失衡的法律后果。这是否是立法的倒退?我国现行婚姻家庭立法应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平等的角度修改和完善夫妻财产的若干规定,以实现实质意义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6.
电话女接线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女性职业之一,从事这项职业的女性被认为是“摩登女性”的代表。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大众报刊、档案等史料的整理,梳理出中国近代电话接线生职业从业性别的转变;分析了女接线生日常工作中遭遇的控制及其有限的反抗;并着重探讨技术与性别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女接线生的具身实践构成了电话技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线职业的女性化及女接线生媒介形象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电话有了“她”色彩;同时,电话亦非只是价值中立的简单工具,技术领域的劳动性别分工再现了传统性别文化,新技术领域复制甚至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观念与秩序。  相似文献   

17.
性别化研究创新(GRI)正日益成为欧美科技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提法,值得关注。介绍第六次性别峰会(亚太)的主要内容和全球性别峰会的总体概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田  孙卉  贾林祥 《科教文汇》2008,(25):44-45
本研究原计划通过2×2的实验设计收集到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因素(性别和学科)对被试注意分配能力的影响。但由于实验设计疏忽,造成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实验目的,故对实验进行调整。因此,在对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两次实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实验设计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得出结论:①性别和学科因素对注意分配能力都产生了显著影响;②在实验设计,尤其是涉及到反应时和准确率时,要对速度和准确率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两性的起源     
向阳 《百科知识》2007,(4X):10-12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性别搞错了,需要变性。而且变性的大多是男性想变成女性。这就涉及人和高级哺乳动物性别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应松宝  李良 《软科学》2007,21(1):84-88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本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性别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男女大学生求职考虑因素的偏好排序上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对部分因素的偏好程度上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