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曾玲琴  张亮 《文教资料》2012,(31):13-15
回顾中西方探险类海洋文学的发展,在大洋上探险的西方人性格大多具有征服性与掠夺性.为逃离现实而下海的中国人多抱有寻仙访道的道家无为思想,西方的探险类海洋文学呈现多元化深入发展的特点,而中国的探险类海洋文学却显出单一性和滞后发展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反思海权被列强肆意践踏的屈辱历史,也需要看到中国探险类海洋文学发展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毛睿 《文教资料》2011,(36):40-42
在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海洋小说中,都存在着一个下海取宝的文学主题。通过文学传统、历史史实和社会背景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个“取宝”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学并不缺乏海洋趣味和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西法制文学在“劝善惩恶”和“追求社会平等”主题上,有着一致的人文精神。但由于它们根植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受不同的法制精神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在理想寄托、艺术风格和表现范式等许多方面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深入探讨中西法制文学的异同,有利于推进中西方文学的比较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代表性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西方文学的自然与文明对立主题,是具有现代性的主题。现代性是处在现代条件下的人对现代文明的感觉和态度。18世纪以来的西方众多作家赞美大自然和自然人性,批判现代文明,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性特质;作品所表现的以自然对抗文明的主题,具有了现代性批判的深度。西方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现代性批判主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故意要与现代文明唱反调,而是为了呵护本真自然的人性、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复仇文学记载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悲壮凄美的个体奋斗和社会实践历程。由于传统习俗、社会制度和法律伦理等诸般差异,中国和西方在文学的复仇主题中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文化特质。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掘并阐释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从而发现一条中西复仇文化传承与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中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把握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差异,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文明生活内涵。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切实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而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落后与世界列强的发端。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西方近代)英美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对比三个方面对明清海洋文化作品及同期英美文化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当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为我们未来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大航海时代为崭新视角,从征服海洋、荒岛、异族和自我四个方面去解读海洋文学《鲁滨逊漂流记》中资本家所具有的征服意识。英国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新航道的开辟,造就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他们有着剥削和掠夺的本性,并企图征服全世界的野心。同时也褒扬了鲁滨逊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意识以及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取其精华,将其精神财富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借鉴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文学的研究正逐渐走向深入,但是与之相应的海洋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却尚未起步。语言文学携带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起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人格构造精神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海洋战略下重新发掘与利用我国海洋文学作品的审美资源,分享西方海洋文学作品的丰厚传统,并将两者加以结合,重视和研究海洋文学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与全面实践,为我国海洋文化观的建构提供强大的话语和审美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英国海洋文学中的殖民地意象可以得到全新的阐释,文学文本中它表现出多元性:探险的目的地、财富的映射物、殖民征服、宗教教化等等。文学家不觉中成为政治的传声筒,为殖民主义摇旗呐喊,助推英帝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与海上霸权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历史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传统观点一直认为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其实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文明体,海洋文明是其中的一元,中国史籍中的海洋图书便是其缩影。《历代中外行纪》一书作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籍系列之一,大量收录了相关的海洋图书资料,包含了丰富的海洋历史记忆,如历史上海、洋区域划分的演变,展现了古人海洋认识的演变;海上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体现了政府相关职能的适应能力;指南针及相关针路的出现,是民间海洋力量重整的重要特性。该书所辑录的海洋文献是挖掘海洋图书、认识中华海洋文明辉煌一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显突出。处理好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常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比较研究,但由于汤显祖写的是配乐演唱的戏曲,而莎士比亚写的是纯为对白的话剧,两人的作品不属于同一种艺术样式,因此两的比较似仍欠全面妥贴,笔认为将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这两种配乐演唱的舞台剧作比较则更为恰当,故拟将两部歌颂爱情的名作: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军队的女儿》及《桑那高地的太阳》出发,追溯新疆汉民族文学发展的脉络,力求建立其文学发展的谱系,尤其是挖掘其文学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的内涵。新疆汉民族文学中原始自然景观的文化呈现及竭力张扬的创业意识与开拓精神,是对英雄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对中国人征服自然与超越自我的再现与讴歌。它成为今天日益消费化、颓废化的商品社会的警醒,能在某种意义上解答当前社会转型中人的精神价值趋向问题。无疑,它是今天西部大开发中精神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海洋意识是中国海洋事业建设重要环节。面对目前国内海洋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升海洋意识研究就成为增强国内海洋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当在认识海洋意识重要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其全方位认识的讨论,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挖掘和整理沿海居民特有的海洋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推动对海洋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海洋开发使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交融和谐,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海洋观念。现代海洋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在海洋开发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海洋价值观、海洋政治观、海洋权益观和海洋国土观等现代海洋观念。现代海洋观念的形成,有助于人们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海洋,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海洋时代悄然来临。与此同时,我国周边海域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频发,海洋安全形势严峻,海洋安全问题已上升为无法回避的战略问题。在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方针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为我国和地区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孙子的"先胜"思想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先胜"强调和平时期的国防和战争准备,"先胜"来源于"先为",即要做到"先知""先算""先备",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国家的海洋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在酒楼上》和乔伊斯《一小片云》(ALittle Cloud)中,出现了吕纬甫和钱德勒两位知识分子形象,他们都对现实生活不满而选择饮酒作为暂时忘却烦恼的方式。由于中西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知识分子酒后仍心系天下,西方的知识分子饮酒只是为了忘却烦恼,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在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的描写和关注是澳洲作家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中代表人物当数享誉国际的作家蒂姆·温顿.本文介绍了蒂姆·温顿及其与海洋相关的主要文学作品,分析了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对海洋的关注,揭示了澳大利亚本土作家与海洋密不可分的关联及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与海运提单和运单的类比,进一步明确:基于国际多式联运而签发的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本质上是一种新型运输单证,它借鉴和吸收了海运提单和运单各自独特的功能,集两者所长以适应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实际需要。具体而言,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证的法律性质类似于海运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可以转让流通;不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证的法律性质则更接近于运单,不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随着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方式的普及和迅猛发展,这种建立在提单和运单体制基础上的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新体制,会在国际运输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