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主要教育活动,但当前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普遍缺少提问策略,这已影响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本研究尝试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分为观察性提问、比较性提问、推测性提问和拓展性提问等四种类型,并对这四种类型的提问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引领幼儿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把握好与孩子探讨交流这一环节。1.在理解中与孩子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让事实说话”的机会。我们发现,摆脱了教师  相似文献   

3.
科学活动中的“提问”体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与疑惑点,但具有发散性、随意性、无目的性等特点,需要通过适宜的“教师回应”来强化师幼互动。从科学活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知识储备有限、问题涉及面广、教师提问封闭等情况制约着“幼儿提问”的质量,教师的知识储备、学情分析、回应技巧、重视程度限制着“教师回应”的效果。基于此,文章提出认真倾听并解读“幼儿提问”、“太极式”师幼互动、衍生探究活动设置、多元正向回应等四方面的科学活动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和保持孩子好奇心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提问存在目的性差、不给幼儿自主表达机会、对幼儿缺少必要的反馈等问题,导致其实效性不强。为了激发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好奇心,教师在提问时应讲究策略,着重处理好"什么时候问"、"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好提问和爱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感知、分析、综合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6.
积极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活动中合理的提问可以促使师幼双方展开积极互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学习和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在特定的环境下,提问是决定科学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教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做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7.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进行了解读,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问题、核心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科学探究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获得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采用适当措施,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究,积累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步提升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中班科学活动案例“气球变大了”,谈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既是教师在活动中履行指导者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尊重幼儿观点,关注幼儿探究行为;巧妙设计提问,促使探究更深入;把握时机,增强幼儿探究能力几个方面,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好奇心、探索与的驱使下,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认知周遭事物、开始学习新鲜知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难以取代的重要地位。为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教师要在园内打造安全而充满趣味的探索环境,在科学指导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探索方式、探索态度,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对此,教师应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打造“提问—探索—发现—实验—总结—提问”这一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由此创设科学有趣的幼儿探索活动。本文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况,分别对创设幼儿园自主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要点、策略三方内容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地位是科学知识的传输者,作用就是让幼儿这个信息终端无差错的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13.
陈大琴 《早期教育》2009,(12):44-45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在特定情境下,提问是决定科学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对教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做了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近年来,我国很多幼儿园开展了“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但由于一直存在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陈旧观念,而且幼儿园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宗旨的理解有偏差,局限在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来更好地学习或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因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简单粗糙随意,不具有系统性,很难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此,作者在与美国科学教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组织好教学过程,还要设计提问方式.因为幼儿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老师如果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幼儿学习科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探究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段卫英 《学前教育》2011,(11):16-18
近期,我们向近200位幼儿园一线教师请教了“幼儿提问现状”的问题,受访者相当一致地认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中、大班的科学探究类活动中,偶尔会有极个别所谓“特别聪明”的幼儿主动向教师提问,而在集体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就连这样的“极个别”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7.
猜想是“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猜想,增强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的猜想常常是幼稚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何不打击幼儿猜想的热情,让幼儿针对问题进行理性的猜想,将幼儿从“胡思乱想”带进“有效猜想”,体验猜想的乐趣,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君青 《早期教育》2010,(10):45-45
提问和应答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其有效性的关键是:教师要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对幼儿的回答艺术化地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9.
常玥 《教师》2010,(23):28-2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开展了以“欢乐水世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嬉戏和科学的探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20.
张蓉 《甘肃教育》2013,(19):86-86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先决条件。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乐于探索,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首先,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自我操作,自我尝试,激发兴趣。例如,做“沉浮”实验,可以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