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电视新闻应发挥画面的独特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除了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电视的特殊性─—以画面(图像)为特征,集视听为一体的传播手段来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每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必然是声音与画面(图像)的有机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画面(图像)和声音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今年中央电视台揭批邪教“法轮功”的报道中,亿万观众从画面(图像)和声音中,真实而强烈地感受到了邪教“法轮功”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其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本质。可以说,“法轮功”练习者自焚、…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介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受众传递信息,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复合语言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就是靠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和声音同步进行信息传递、叙述事实的。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声音和画面(包括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好的新闻体裁由于没有充分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的独特优势,而未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华华 《视听》2012,(7):28-30
电视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部分,反映到受众面前就是声音、图像或字幕,形成声画字的立体表现形态[1]。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声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字幕逐渐成为传递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画面、声音和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一、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电视画面语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它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是构成电视节目的一大要素。在电视新闻这个现代化传播媒介中。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画面侵权是指在电视报道中,在采编过程中由于电视画面导致对报道对象或画面中人物的肖像、名誉、隐私等权利的侵害。笔者感觉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很有必要对其特性和成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一、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特性电视新闻画面侵权与其他新闻侵权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1、具有易发性。一是由于电视信息表达方式的  相似文献   

5.
章旭明 《新闻窗》2013,(1):59-62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艺术的两大要素,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画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声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这里所说的声音包括解说、音响和同期声等听觉内容,其中同期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同期声,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在拍摄时同期录音的意思。一般来说,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摄录电视画面的同时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用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新闻现场主体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6.
罗秋实 《记者摇篮》2001,(10):47-47
电视新闻是可视的,这就决定了“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视新闻可以暂时没有解说词和音响,但绝对不能没有“画面”。电视画面通常也叫做“镜头”。镜头可以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长度在4秒钟以内,即为“短镜头”,超过4秒钟即为“长镜头”。在电视摄像技巧中,推、拉、摇、移镜头大部分都是长镜头。电视新闻有时问较长、传达信息较多的通讯和评论.也有追求短、平、快的消息新闻。本文所论述的长镜头的运用只限于消息新闻。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报道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的,观众也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接受信息的,图像和声音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而电视新闻报道中加强同期声的运用,无疑是必要的。同期声,是指电视画面上出现的现场声音和人物的同步语言。 同期声的恰当运用可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电视新闻报道中恰当运用的同期声,把观众带人了所报道的现场,使观众不仅看到了现场实景,而且听到了真真切切的现场声和人物对话,在感受到报道现场气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闻的真实。例如,去年 11月 24日的烟台海…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经过迅速发展,日益凸显出在重大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学界对深度报道的关注也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声音、文字作为承载新闻信息的符号,在目前盛行的故事化新闻叙事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现状进行研究的角度虽然很多,但专门研究电视新闻画面叙事功能的则不多.本文试图以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代表节目之一《新闻调查》为例,分析目前的深度报道中电视画面的叙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业内被提及频率颇高的一些观点中,"电视画面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因素"总不能例外。究其所因,无外乎是由于电视画面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中所承担的功能和作用所致。而了解或分析电视新闻画面在叙事时所显现出来的语态特性,则对提升新闻作品报道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前卫  王波 《视听界》2005,(5):49-50
活动画面和有声语言构成的表意系统是电视最大的特色。追求新闻现场直播、追求画面是电视新闻竞争的利器,然而,与这股潮流背道而驰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图片新闻却正悄悄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所谓电视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新闻摄影照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它是把在报纸、杂志中使用的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摄影在电视这个平台上的延伸。由于主客观原因,有些新闻没有活动的画面,这时图片新闻可以作为补充,成为新闻源。如CCTV—5曾播发的《大威晋级》,当时没有及时的活动画面,新闻就采用摄影记者拍…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电视新闻的本色—让画面“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画面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一个视听结合的场信息结构,电视新闻的表意通过其完成。电视记者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价值,就必须寻找那些具有语言化、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去感染观众。对重大的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就是将电视画面语言化发挥到了极致,它能使观众看到千里之外的现场,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可感性和可视性。 然而在我们的一些日常电视新闻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注意电视画面语言化的现象。如解说词是什么,画面就出什么,美其名曰“声画统一”;一些电视编辑只看稿件,不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同期声语言的广泛应用,给电视新闻的画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成为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因此也成为电视新闻记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具有凸显现场感真实性、增强互动性参与性交流感、“塑造”新闻人物更生动形象以及关注社会热点、营造舆论声势等作用。从笔者多年拍摄电视新闻的实践来看,只有紧紧围绕体现新闻主要事实的画面、体现环境特点的画面以及体现新闻亮点的画面拍摄同期声,才能为后期编辑制作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3.
李丹婷 《视听纵横》2007,(5):110-111
一、电视新闻导语强调是“声画合一”的优势,纸媒传达信息则较平实。 电视与纸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更加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媒体的新闻导语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电视是用画面及其伴音传播信息的,画面和声音构成电视广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画面是无声的形象语言,解说是有声的诠释语言。没有画面就无须解说,没有解说,画面就是难以解读的“天书”,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由于电视宣传比其报纸、广播具有直观、形象的强大优势.因而在电视编采人员中产生了“画面万能”轻视解说写作的倾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声音信号与电视画面一样,都是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电视新闻要告诉人们的事实的重要构件,也是观众看电视了解新闻事实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电既是声画媒介,电视新闻工作者采集素材,编辑画面,打上字幕,最后输出新闻作品.电视新闻语言是指构成电视新闻的画面、声音、灯光和色彩等.  相似文献   

17.
吴雁 《新闻传播》2005,(11):41-43
同期声原本是指与画面中人物同步出现的声音。它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提问、采访的声音;被采访对象叙述事实、提供情况、表达观点的声音,以及新闻现场的效果声。同期声作为电视传播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电视画面的一种点缀,而是和所有表现主题息息相关的一个有效的信息文本,作为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的运用使新闻内容更具真情实感,同时给受众以充分的信息感受,增强了新闻的准确性、权威性和说服力。可以说,同期声从它诞生起,就成为电视新闻传播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以来自现场的真实的声音减少了传播过程中把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琦 《视听界》2005,(1):18-19
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电视评论在电视媒体中也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办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节目形态,只有认真研究其社会功能,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效用。本文主要以《大写真》节目为例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冯军 《视听纵横》2000,(6):77-78
有学者曾对国内外的电视新闻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电视新闻是可以听懂的,但关闭声音只看画面,电视是看不懂的。语言承载着信息传播的重任,而画面不过是些或精美或粗糙的意义不大、意义不明甚至根本没有意义的活动插图,字幕成为画面中最富含信息的部分,但即使是这最有意义的字幕也大多重复着语言的内容,就像“卡拉OK”一样。我们的很多电视新闻中,画面细节少,空泛的全景、远景多,机器飞转、麦浪滚滚,蓝天白云、人流车流等万能画面充斥荧屏,借用《新闻调查》编导刘春的话说,可以更名为“解说TV”。在这里,听觉起着主导作用,视觉的意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以画面和声音的双重优势带给观众独有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相比其他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而言,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现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电视新闻记者手中的摄像机和麦克风就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由摄像机所记录的有声画面就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记者需要对新闻内容的整体布局进行分析,在拍摄中充分体现电视画面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法。影视摄影中会有很多因素决定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对于摄像师而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