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当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则,并且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只要方法得当最终会帮助他们解决克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分离性焦虑,是儿童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成分的儿童情绪障碍,多发于未成年儿童,表现为儿童强烈地担心依恋对象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担心依恋对象会一去不返。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儿童恐惧独处,特别是当依恋对象不在身边陪伴时,就会出现不愿就寝、不愿外出、拒绝上学等现象;如果与依恋对象分离,会表现出过度焦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当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则,并且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只要方法得当最终会帮助他们解决克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特殊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情绪行为问题。当特殊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则,注意特殊儿童的情绪变化,了解特殊儿童情绪行为的心理特性,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情绪行为,分析特殊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过程,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克服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  相似文献   

6.
刘仁玮 《现代教育》2011,(Z1):72-72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初中阶段,困扰学生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焦虑  相似文献   

7.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在长期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面对着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压力以及自闭症儿童本身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当身处一些社交情境时经常会出现退缩回避现象,人格特质、社会歧视、个体情绪体验及认知偏差等各个因素都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照顾者的社交回避产生影响,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宽容接纳、家庭照顾者自我改变的决心计划,以及通过团体行为治疗修正的个体社交的错误认知都是减少自闭症儿童家庭照顾者社交回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情绪调节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影响,而家庭环境是儿童情绪发展关键的环境因素。由于家庭环境多样性,儿童情绪调节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单一或综合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模型以及对儿童情绪调节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王艳菲 《教育导刊》2005,(12):63-63
情绪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但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悲伤中,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被打乱,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他(她)的各种活动和他(她)的人际交往方式.所以,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情绪是人类生活中最有色彩的部分,在儿童的身上,情绪发展不仅是其社会性的基础,而且还与其心理的其他功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情绪是既迷人又令人困惑的部分。儿童在成长、学习、与同伴的互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状态?怎样的情绪状态才是最好的发展状态?如何帮助儿童平衡自己的情绪,获得最佳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龄期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认知以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学龄期的儿童在心理、情绪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在学龄期,儿童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对情绪的表达规则逐渐掌握并趋于娴熟,情绪的调节能力增强并出现了高级的调节策略———情绪伪装。研究发现,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受家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2.
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及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障碍是个体想达到本身需求时遭到外界的阻碍或个体本身的心理冲突,使个体陷于一种挫折情境的情绪状态。儿童情绪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孤僻、回避症、有自闭倾向的儿童都属于情绪障碍儿童。伴随着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增多等社会现象,近年来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在儿童青少年中约有10%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往往会影响儿童饮食、睡眠、玩乐的兴趣,学习态度及心智发展的进度。如不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情绪     
情绪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使每天的生活内容增加欢乐,是行为进行的一种动力,并最终成为调节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每个儿童生来就具有欢乐与不愉快双重情绪的潜在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种潜在能力,并在其孩提时代的早期就务必使其生活变得绚丽多采。儿童情绪的特征个别儿童之间在情绪表现上的区别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他们成熟的程度和认识的机会并不完全一致。可是,儿童的情绪仍然具有某些性质上的特征: (一)儿童情绪的短暂性。年幼儿童情绪的产生仅仅持续数分钟,随即骤然消失。在情绪的表现上非常明显。(二)儿童情绪的强烈性。儿童即使对一些很少能激起情绪的情景,反应亦很强烈。从情绪的强烈性方面而言,它并无阶段可分。当他们感到高兴时,就会欢乐到极点。  相似文献   

14.
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儿童未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不同研究者对儿童情绪调节的策略有不同的分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应对不同情境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已有研究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生理、心理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的解释,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赫布发现,当情绪的换醒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操作效果最佳,即融洽的氛围、愉悦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左右着儿童的行为,有人甚至认为,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因此,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情绪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郭智玲  颜霖 《考试周刊》2014,(30):189-190
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快乐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绪有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之分。许多心理专家对情绪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作过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的胃酸分泌会增多,食欲会增强。反之,当一个人心情悲伤、惊  相似文献   

18.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对学校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针对学校恐惧症是否与特定的注意加工机制相关联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学校恐惧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Stroop任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学校恐惧儿童仅对学校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学校相关刺激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获得了优先加工;这种注意偏向只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出现,并会受到重复呈现效应的影响,随刺激重复出现次数的增多而消失.这表明,学校恐惧儿童与普通儿童对学校相关刺激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乔治大学的卢森班和布朗两位儿童专家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家庭压力的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商。家庭压力增加时,儿童的智力会因而下降,当压力减小时,儿童智力又会增加。卢森班发现每当家庭出现问  相似文献   

20.
乐乐特别爱吮吸手指,仿佛手指上涂了蜜;壮壮必须捏着被角才能睡着;笑笑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抱着自己的玩具熊;丁丁高兴时和生气时都会用力拍自己的脑袋;阳阳喜欢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孩子的这些“怪异”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的这些行为是其特有的自我安慰的行为,是他发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方法。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往往伴随着行为上的变化,孩子也不例外。当他看见妈妈离开时,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当他感到饥饿、口渴时,内心会产生悲伤、害怕、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这时他就会用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