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晏培玉 《培训与研究》2009,26(10):85-87
职场冷暴力是人际冷暴力的一种,即指职场中人际之间用非武力的方式进行伤害,造成人们精神痛苦以及环境窘迫。其常见的类型有:同事之间的漠视和冷言、领导的重压或架空、遭遇心理疾病患者、绯闻和谣言等。它危害集体事业,伤害个人身心健康。消除和纠正这种现象应该成为单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育冷暴力?目前关于教育冷暴力定义的讨论,据初步统计国内外有30多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基础教育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意和无意的不公平对待方式,致使对方的精神上感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笔者把教育冷暴力分为四类:语言冷暴力、制度冷暴力、行为冷暴力、网络冷暴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职校生》2012,(9):29-31
“冷暴力”的概念最先出现在婚姻家庭中,但现在这一概念已经蔓延到职场,被称之为“职场遇到冷暴力,大多是有苦说不出来的冷暴力”。职场中总是有人会受到冷暴力的对待,怎样让自己脱身,轻松做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妮和表姐是怎样做的吧!  相似文献   

4.
教育行为冷暴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肢体接触的非法侵犯与伤害行为,包括用孤立、冷漠、隔离、置之不理、言语伤害等作为或不作为的手段伤害对方的行为.按教育行为冷暴力发生的途径,可以分为教育言语行为冷暴力、教育肢体语言行为冷暴力、教育网络行为冷暴力和教育制度行为冷暴力.要防控教育行为冷暴力的产生需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培养教师精湛的教育艺术、发挥家长为人楷模的示范作用以及共同促使学生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校园和职场3个场域中的冷暴力已经成为人生常态,危害程度深,波及范围广。本文通过探究得出,主体人因分别心产生的自卑是导致冷暴力的本体因素;因执著心产生的虚妄知见是冷暴力的关键因素。冷暴力是把双刃剑,施暴者和受暴者二者两败俱伤。冷暴力具有弥散性、迁移性和遗传性。治愈冷暴力的最佳途径是主体自身内心意识觉醒、思想更新、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6.
"校园冷暴力"是通过语言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方式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冷暴力不仅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和疏远,而且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负面影响,是亟待解决的校园精神与心理伤害问题之一。微观解决策略主要有科学运用教育冷暴力,教师自我成长发展,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办学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向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 ,人们重视得更多的是直接伤害受教育者身体或生命这种校园暴力现象 ,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教育“冷暴力”现象。所谓“冷暴力” ,实质上就是精神惩罚 ,它往往采用不直接对抗的方式 ,打着团结或帮助的旗号 ,通过伤害受教育者的人格、心灵和精神 ,来维持双方表面的“和平共处”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冷暴力”游离于法与非法、道德与非道德之间 ,行为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其存在范围之广泛、性质之恶劣以及造成的伤害 ,在一定程度上丝毫不亚于校园暴力 ,甚至有过…  相似文献   

8.
运用调查和概念分析法,以晋城市为例探求职场冷暴力的特性及其原因,行为排斥、言语冷漠、造谣中伤等这些职场冷暴力是病态人际关系的直接表现,杀伤力强大无比。对此文章从企事业单位和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二个维度有针对性提出构建企业向心文化、养成主动交流沟通习惯等六项解决问题的对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论象牙塔里的导师冷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牙塔里的导师冷暴力尽管出发点各异、表现形式多样、并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其具有普遍性。其原因可以用人际交换理论、人际冲突理论、文化认可理论来分析。导师冷暴力是对研究生精神与心理的摧残,同时也会影响导师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为此,学校、导师、研究生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周玉元 《班主任》2012,(5):16-17
正学校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这种冷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具有内隐性,其实质就是精神虐待,会使受害者心理上产生长久的阴影,它造成的伤害有时甚至超过肉体的伤害,影响学生的一生。1.冷语伤心要思量——言语伤害案例:课堂上,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问题行为之一,教师冷暴力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教师冷暴力的实质是教师传统暴力的代偿.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教师冷暴力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师生关系造成了伤害;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的压力与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学生问题行为是诱发教师冷暴力的主要因素;从教师个体角度出发,缓解冷暴力的主要对策是通过认知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训练,包括合理调节情绪、进行正确归因与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宽恕在中学生人际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通过归因和宽恕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问卷、Hearland宽恕量表中宽恕他人分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人际伤害事件做不稳定、局部的、可控的和无意的归因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生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中学生将人际伤害事件做自己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可控的、无意的归因时,倾向于宽恕他人;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归因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归因干预和宽恕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有明显肢体伤害的“热暴力”,“冷暴力”因其隐蔽性而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威胁恐吓、侮辱蔑视、不理不睬、包办替代成为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方面是受传统父母权威教育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自身教育素养的不足和家庭中亲子沟通的缺失。走出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有赖于父母对“冷暴力”认识上的觉悟、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及有效的亲子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殴打、辱骂、体罚等显性暴力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且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立足于当前创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来思考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分析教育冷暴力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期减少教育冷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采用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冷落、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方式,致使他人精神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相似文献   

16.
李勇 《中国德育》2007,2(9):67-68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体罚学生已经被明令禁止,一般教师也不敢碰这根高压线,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少数教师甚至把实施“冷暴力”作为治理班级、管教和震慑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刘喆 《中华家教》2014,(Z1):36-37
"冷暴力",顾名思义是暴力的一种。其重点在于一个"冷"字,即多使用冷淡、轻视、忽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以及一部分言语攻击,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伤害。"冷暴力"实质上是对矛盾的一种消极回避,它像埋在家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序时,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如果不随时发现,及时排除,很有可能引爆,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李阳  李蕙羽 《教书育人》2007,(12):35-36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抗,包括相互间的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和对抗。在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敌视和侵犯等称为人际冲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冲突,表现为直接用行为来对抗、侵犯、伤害对方;二是隐性的冲突,仅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抗或不相容。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用殴打、辱骂、体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般也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然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少数班主任甚至把实施“冷暴力”行为作为治理班级,管教、“震慑”学生的法宝。因为“冷暴力”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吃了“暗苦”却说不出来,其对学生的伤害无痕无迹却能“触及”学生灵魂,因而令学生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生态位”的概念引入教师职场的研究中,分析了教师职场人际生态位的几种主要关系及职场人际生态位偏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通过教师生态位的自我调整,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促进生态位分化,创立基于师生协同进化的新的职场生态住等策略来拓宽教师职场生态位,从而建构起新型的教师职场生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