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5,(11):56-57
我国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逐年锐减,天然捕捞及垂钓鱼类品种日渐减少,鱼种规格也越来越小。有些自然水域已无鱼类生存,致使广大垂钓爱好者埋怨“无鱼可钓”。鱼类资源惨遭破坏,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很多,有些破坏行为我们钓鱼人也无能为力。作为钓鱼人,只能“从我做起”,增强鱼类资源保护意识,保护鱼类生态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笔者呼吁野外垂钓勿忘放生怀卵鱼。  相似文献   

2.
心木 《垂钓》2002,2(9):28-30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中的含盐量、含氧量、水的温度及pH值等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不同的鱼类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不同,但都要求一个适当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使鱼类正常的新陈代谢受阻.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繁殖,严重时造成死亡。因此,掌握鱼类与水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垂钓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垂钓者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生殖     
人类是十分重视鱼类的繁殖力.和成活率的,因为这些对鱼类资源的变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生活在水域中的鱼类品种繁多,习性各异,因而观察、了解鱼类的生殖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生物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并对鱼类一代一代地积累资料,终于对一些鱼类的生殖行为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4.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红梅 《钓鱼》2007,(4X):40-40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垂钓》2001,(2):10-10
长江水系有各类鱼类350多种,其中特有鱼类142种,特别是宜宾上下游江段,奇特的河道、湍急的水流形成了胭脂鱼、中华鲟、白鲟、大鲵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鱼类的天然产卵繁殖场所。  相似文献   

7.
赵峰 《垂钓》2006,6(9):42-43
我们平常钓鱼经常会遇到鱼类觅食不积极甚至干脆拒食的现象,例如在同一水域、同一钓位,今天频频上鱼,但隔天再钓可能就无鱼问钩。不管是换饵还是换位,浮标还是一动不动。这类鱼获迥异的情况相信绝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往往让钓者疑惑不解。为什么鱼类的摄食欲望前后差别这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鱼不吃饵、停口的现象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涉及到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本人并不是专家,无法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揭秘鱼类拒食的原因,在此我只能以实际垂钓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木杉 《垂钓》2002,2(9):14-15
过度捕辑和垂钓是野生鱼类危机的另一重要因素。洞庭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淡水渔场之一,富产四大家鱼及银鱼、鲥鱼、胭脂鱼等名贵鱼类。但由于水污染和滥捕滥捞,优质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湖水面积萎缩近1/2、优质鱼类锐减的情况下,年捕获鱼类总量反而大大增加。50年代,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04,(21):34-34
我国的鱼类资源日渐衰竭,鱼越来越难钓,为了保护有限的鱼类资源,江河湖海、水库等自然水域,都有几个月的休渔期,目的就是保护产卵的鱼类和幼鱼。也有很多钓鱼人在鱼类产卵繁殖期自觉休竿(老红军莱玲休渔期都歇竿,难道我们年轻人做不到吗),以便繁殖出更多的鱼儿,恢复我们屡遭伤害的鱼类资源,丰富物种的多样性,也让更多的钓鱼人有鱼可钓,能充分享受钓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菜市场里所看到的各种鱼类,它们都是暗灰色的,甚至在博物馆内看到的鱼类标本也同样是暗淡苍白的颜色。由此给人们一种错觉:除了金鱼、热带鱼等个别种类以外,绝大多数鱼类的体色是千篇一律的。甚至还有人认为鱼类的体色更足小能和鸟类、蝴蝶相比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1.
李懿  王建伟 《钓鱼》2007,(5X):28-29
黄颡俗称黄腊丁,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呈橄榄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长江水系常见的鱼类。属肉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底层,喜在江河的缓流或静水处活动,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觅食。  相似文献   

12.
海钧 《垂钓》2001,(7):7-8
中科院水生所最新调查表明,武汉东湖目前有鱼类38种,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东湖的鱼类有67种,这意味着:30余年间,有29种鱼类从东湖消失。  相似文献   

13.
鲈鱼是近海常见的鱼类,也是垂钓爱好者喜爱的鱼类。之所以喜欢,除了好吃、个大,最重要的就是垂钓手感好且容易产生成就感。  相似文献   

14.
郁文生 《钓鱼》2006,(11):30-31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自然水域中鱼类正日趋活跃,尤以小型鱼类更是忙不迭出游、嬉戏、觅食、罗汉鱼和鳑艘鱼就是属于此类。那么究竟如何钓取此等鱼类?我认为.钓此等鱼并非是难事.即便刚学钓鱼者,只要认真对待,要领也易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一、雨天或雨后春钓。要了解天上降下雨水的水温。春季绝大多数水温是从低于鱼类生理需要的基点上,慢慢上升至鱼类生理正常需要的过程。所以,有一种自然现象值得注意,就是雨水的水温。特别是在降水量较大时更要重视,因为降雨的水温能直接影响鱼类的食欲,能导致鱼类或活跃或呆滞。俗话说:“三月(农历)客难做,一头衣裳一头货。”说明了春季气候忽暖忽冷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凤林  郑之 《垂钓》2001,(2):49-49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与水温仅仅相差0.5~1℃,且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鱼类必须适时选择它们能够适应的水温带活动。钓鱼人只有抓住鱼类这种趋暖避寒的特性,根据季节的冷暖、天气的阴晴、水的深浅、水草的分布等情况,准确判断各种鱼的活动区域,确定钓位钓点,才能有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垂钓》2001,(1):9-10
四川雷波讯长江四川合江至宜宾江段和金沙江宜宾至雷波江段是国家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其中雷波金沙江段,高江急峡,两岸连山,生活着100多种喜游性鱼类。其中有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白鲟、达氏鲟;有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大鲵;还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相似文献   

18.
刘海钧 《垂钓》2004,(3):10-12
在破坏环境和保护鱼类之间,是助纣为虐、过把瘾就死,还是认真检点自己的行为,从此做一个爱护鱼类和环境的人?  相似文献   

19.
邹思全 《钓鱼》2007,(2S):34-34
网箱养殖鱼类的水域,养殖户喂鱼时的颗粒鱼饲料有一部分散落的网箱底部,就成了野生鱼类的主要食物,再加上有的水库管理不善,偷电网捕成风,网箱底部就成了各种鱼类觅食和避难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20.
邢乐仁 《垂钓》2005,5(12):42-44
第三节 鱼类的食物组成——食谱 提示:在自然水域中,鱼类的食物分为:1.喜好食物 2.替代食物 3.强制食物、鱼类随着年龄、季节、生物环境的变化来调节体内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