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激源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后产生情绪反应,情绪反应导致个体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应激。劣行的情绪会导致劣行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应激,从而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源的刺激,可以改善劣行情绪反应,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减少负面应激和不良情绪影响,可以影响、改变从原因到结果的主要环节和整个过程,进而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认知风格的多种理论和发展情况,以整合的视角来观察已有的研究状况。回顾前人关于认知风格的研究,认知风格是个体对环境信息的加工,这样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为多个水平:知觉、元认知。元认知风格作为一种新趋向,虽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却代表着认知风格整合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3.
关注非智力因素提升技能型人才学习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校生个体差异性更多的是反映在动力性差异或非智力因素方面,这也是更强的个体差异性。这些非智力因素,如兴趣、需要、情感、意志等,尽管不直接参与对教学客体的认知过程,但其功能,如始动功能、定向和导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等,对认知过程是有所影响的。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承认职校生的个体差异,而且更要关注差异发展的研究;而关注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无疑是尤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沈洁 《职大学报》2014,(6):92-95
情绪情感对于个体的认知活动具有驱动和组织的作用,同时在个体活动和反应中处于前沿位置,构成了个体活动的背景和底色。情绪情感这样的作用,对于“思修”课程的认知及践行目标的达成意义非凡。所以,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忽视教学中的情绪情感因素。要使教学“有情”,首先教师必须做一个“有情人”,其次教学过程要“有情”,最后,师生关系要“有情”。  相似文献   

5.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一种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并促进认识向真实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是在自然情境下对认知进行研究,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这一理论站在对传统学校的批判角度,提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的观点,从而对人的学习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入。基于此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和认知学徒制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1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使人们终身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和闲暇娱乐的需要,保持健康的体魄,为事业服务。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加强学生参加体育银炼习惯的培养。2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几种表现由于学生个体对体育认识上的差异性和生理上等客观因素的原因,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有如下表现。1.依从型。在认识和情感上虽不能达到与体育锻炼要求一致,但出于权威命令或希望避免惩罚、获得奖励的动机,在行动上仍遵照执行。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可知人们的认知过程与控制感、能力感、…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个体与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促成个体对其产生认可的一个复杂过程。该文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生成经由一个需要产生认同意识、认知推动认同发展、情感内化认同规范、意志调节认同矛盾、行为促进政治认同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违规行为的根源在于个体,广泛性警示教育和防范管理措施难以从群体层面解决这一问题.驱动个体行为的认知和需求,基于认知平衡的考虑以及来自不同层面的个体需求,是违规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因此,行为规范教育需强化规则意识,并以个体内在标准的建立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试论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存在一些困难,其原因之一是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造成的认知与行为实施的盲点.更新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需要体育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并用语言表达使个体主观的教学观念清晰化,进而对其进行梳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以“企业形象设计”专题学习网站为个案的协作交流模块的设计,探讨了专题讨论区、在线交流区、个体心得区和电子书籍共编区等功能区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大学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和LISREL 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原模型和修订后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体育消费认知决策包括了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两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基于体育产品的模型能更好解释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包括需要分析、效果评价和可行性预测,三个认知过程决定了个体的体育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体育消费需要和满意度对消费意愿的影响作用比经济基础的作用要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对运动参与动机、运动能力认知、个体变异的等影响因素。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分组回归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高个体变异与低运动参与动机是相关联的,其在体育课中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活动;具有相对较高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会表现出更高的运动参与动机,反之,则会表现出较低的运动参与动机。个体变异对具有较低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的被测试学生的动机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可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运动认知能力。在上述的基础上降低个体变异促使大学生喜欢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这是本文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认知图式对认知个体的认识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与制约作用,主客不同视角下的认知图式往往决定认识过程的走向及其结果。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技能型和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显著特征。而技能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技能型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主体能动性,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当前高职学生与高职教育的"软肋"所在。本文从认知图式的角度出发,对高职学生当前的认知现状、客体性视角认知图式的成因以及怎样重构主体性视角认知图式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要检验其“三进”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一般规律——价值认知、价值认可、价值践行,引导个体由知生情,最终落实到实际行为上。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一种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实践体存在,其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随着当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速度飞快,新时期人的社会属性不再是本族群内部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完善,而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更为广阔的人文格局和国际视野以及一定水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一套基于自己本族群内部文化传统而建立起来的认知系统,思想格局,文化习惯,人文理念等等,进而形成交际主体文化认知"场",因此个体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过程中,会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场"而产生种种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是矛盾。  相似文献   

16.
模因是一个单独个体将语言传递给另一个单独个体的认知行为模式。众所周知,模因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单位之一。若是从源语模因的角度来看,翻译主要是通过语言将外来的模因引进而来;而从目的语模因的角度看,翻译则是一个模因传播、复制的过程。因此,翻译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借助语言媒介手段把异国文化的模因转变之后在本国进行传播。本文试图利用模因的概念,以《道德经》为主要翻译对象来进行实例研究,具体阐述翻译活动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中老年人的健身认知观念问题。首先界定了中老年人健身认知观念,归纳并总结出中老年人合理健身认知观念特征,并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分析中老年人健身认知观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生班级建设作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效果如何影响了思政工作的进度和步伐。素质拓展,旨在通过开展游戏等活动,使得参与个体享受此过程带来的深刻体会并引发思考。在新生班级组建伊始开展素质拓展其目的在于使新生个体增强认知环境及团队配合能力。本篇文章结合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的诸多特点,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形式为探究基础,认真分析和总结素质拓展视阈下,提出新时期高校新生班级建设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剧烈变动引发了个体对人生观问题的思考。新时期教育目的观的变化,教育对培养学生个体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行为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对学生个体价值需要的满足使教育成为培育个体人生观的重要土壤。  相似文献   

20.
源自促进个体健康探索的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促进个体参与和维持身体锻炼行为是当今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的转变过程,研究人员构建了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行为转变过程的研究可以设计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干预方法,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中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