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要做好以下四步:(一)解读课文,发现文中人。"文章不是无情物",要理解作者的真感情,关键是教师要作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要引导学生认真解读文章。(二)精读课文,体悟文中情。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细心体悟、理解文中作者在山水游记中所寄托的苦闷心情。(三)品读课文,感受自然美。《小石潭记》记事,描写,抒情,多种手法并用;描形、绘声、着色,借景抒情。这是作者"心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山水游记中浸透着作者主体意识的自然美。(四)诵读课文,品尝山水味。柳宗元的山水记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富有诗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人化"的山水,品尝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游记有三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石钟山记》(苏轼)、《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山水游记,自然免不了描写游览中的见闻。要描绘山水之情,风物之美,自然也就要抒发由这山川景物所引起的内心感受。如果完成这三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们定会有所得:或深或浅地领略宋代文学大家为我们所展现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学生积累巩固字词,人教版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便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包括"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部分内容。"读读写写"由精读课文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词语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则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词语组成.要求认记。  相似文献   

4.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课文《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至和元年(1054年)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作者一反一般山水游记写作的常法,在文中结合记游,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治学态度和政治抱负,使这篇游记别具一格。在文章里,作者记叙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及游山所见,着重写了游后洞的经过。褒弹山有前后两个山洞,前洞下面平坦而空  相似文献   

5.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 ,秦皇岛市昌黎师范附小的张学友老师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把阅读教学分为4个步骤 :(1)感知性初读———通读课文 ,讲解生字生词 ;(2)理解性导读———分析课文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理解后的赏读———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美 ;(4)欣赏性精读———寻幽探密 ,剖析文章的精妙之处。通过这4个步骤 ,张老师带领学生顺利完成了从课文中来 ,再回到课文中去的过程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张老师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指出: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要区分精读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二、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  相似文献   

10.
邹春媛 《辅导员》2010,(14):95-95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难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