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梳理了2004年-2014年11年的关于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综述:第一,总结我国人口红利的内涵、分类以及期限;第二,关于"人口红利"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争议;第三,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四,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最后提出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思考的新路径:第一,加强对人口红利的定量研究。第二,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加强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并测度了我国31省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和贡献等级,分析显示,我国31省城镇化动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计算了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等级,将我国31省份划分为5个等级,这为我国依据不同省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来收获第一和第二人口红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减弱。在传统的人口"数量红利"下降的同时,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或将消失的挑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我们要开发人口红利的"升级版",挖掘劳动力资源新优势,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人口红利由"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从而迈入"技能红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实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在兑现人口红利方面存在许多优势,如正处人口视窗开启期、存在老龄人口红利等,但是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对人口红利认识存在误区等形成了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的劣势;与此同时,人口红利兑现面临着机遇与威胁并存夫人外部环境,如国家对就业问题重视、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成本大、公共政策发展不足等。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2020,(1):13-17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人口红利日渐式微,亟须开发新型人口红利。以"人才红利"、"教育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剖析新旧人口红利基础上,探讨终身教育与人口红利的逻辑关系,分析人口红利转型期终身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从加快专项立法、设立高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构建多元认证体系、构筑多方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发展终身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因素是密不可分,本文依据经济发展理论和人口红利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产生的客观条件,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提出了充分收获人口红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发展作用逐渐减小以至消失的现实,本研究以高等教育为切入点,探究怎样充分挖掘"人口红利"的二次作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据此提出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高职教育投入、发展多元化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人口转变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于2017年左右结束,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每个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应该不会同时打开,同样也不大可能同时关闭。那么,那些在2017年(即全国总体意义上人口机会窗口已关闭的时点)之后仍能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的地区,就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条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哪些地区是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基于已有文献研究结果和对中国现实国情的观察,可以推测:我国的民族地区是能够"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的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对于我国民族地区而言,如果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更大,而且在全国其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已关闭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人口红利期仍将会延续,从而能独享一段人口红利期,对于其经济发展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基于1992-2012年我国民族八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实证方法对人口红利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增长率变量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少儿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是显著的负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人均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不确定。另外,投资、人力资本因素也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以有把握地说,我国民族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享受了更大人口红利,并且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关闭更晚。为使人口红利最大化,我国民族地区还需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如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政府在扩大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方面要担负更大的职责;推进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解决制度壁垒,使劳动力在地区内部、地区间的流动和配置更通畅。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逐渐演变为人口负债。通过对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建立以完全积累制为主体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将更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延长“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经济面临转型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是人口红利消退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人口红利消退中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退,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态势明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在这一重要转折期内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主要是:调整职业教育招生形式,保证生源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创造人才红利,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人口政策的战略转型,持续获取人口素质的战略利益。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淡出视线。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后,依靠提升人口素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和巨大经济价值。未来20-30年,以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为标志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新奇迹。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招工难迫使企业将人才培养前移至高校.高校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能抵消人口红利消退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创业是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途径.人口红利消退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资金缺乏、项目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低等困境,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科技含量、争取多方支持、拓展信息渠道是解决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贡献。但在5至10年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会耗尽,劳动人口总量将可能显著下降,届时中国社会将面临老龄化不断加剧的重大挑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家庭入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人口红利,探索人口红利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当前人口红利并未消失.除了劳动年龄结构优势之外,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结构均有助于人口红利的获取.产生于上述三个方面的人口数量红利、人口素质红利和人口结构红利是未来人口红利的三个维度.在低生育率背景下,子代兄弟姐妹数小于父代兄弟姐妹数的家庭占主导,这类家庭并未对当前人口红利造成影响,但未来不利于人口红利的获取.应从分步延长退休年龄、鼓励按政策生育、加强职业培训、消除流动障碍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优化就业结构,进一步拓展和延长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创造人才红利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谈及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3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保障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和储蓄。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扬州目前还处在人口红利期,但是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口红利的兑现将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劳动力流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兑现人口红利,实现扬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