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樱 《世界文化》2009,(7):44-45
有一次上课,他故意不发一个学生的试卷,等那个羞涩的学生来问他的时候,他说:“我想看看天才长得什么样子。”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4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问题,读过饱法利夫舢的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2.
梁信  张瑛 《世界文化》2013,(10):54-55
美国的国名英文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the United States或America,缩写:USA或US),其正式中文译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这个译名是在1913年才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由于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异,以及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导致在翻译美国的国名时,竟然出现了十多种中文译名。那么,这些译名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自成立之日起便是共和制国家的美国,在19世纪中期确实出现过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而且这位皇帝的身份也得到了美国政府某种形式上的认可。这位人称"诺顿一世"的美国皇帝曾下令解散美国国会,还曾提议建立“国联”。他生前大起大落、饱受嘲弄,死后却备受礼遇、极尽哀荣。那么,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美国皇帝”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4.
三国文化与改革开放陈辽随着《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84集的播放,"三国文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精华在哪?"三国文化"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何关系?我想就这三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一、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贡献李阳1872年8月,中国政府派出第一批赴美留学生30名,从此,中国近代史上的留学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19世纪末的赴英、法、德留学热潮,有20世纪初的留日高潮,"五·四"运动前后的留法高潮,还有20年代初的留苏高潮。迄止...  相似文献   

6.
劉夢溪 《中国文化》2011,(2):208-211
久违了。你在那里?我找不到你。你进入庄禅的境界了,自然无法找到你。庄子曰:"形形之不形乎?"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怎样的一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怎样的一部书?李学勤学术界的所谓《周易》热,已经流行了好几年。1990年春天出版的《中国图书评论》曾为此辟有专栏,提到"沉睡三千余年的《易经》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这为各人始料所不及,然而它毕竟真的'热'了起来,不仅成了一门'易学',而且诸家...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7):18-19
中国曲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是中国百戏之母。曲艺包括什么?凭什么在中国土地留传日久?曲艺有着怎样的魅力?谁让曲艺随时代而进,伴生活而兴?曲艺怎样采集民族前行的情趣跃然说唱之中?请在中国相声大师姜昆《中国曲艺艺术魅力》讲座中笑听答案。姜昆在美国常青藤联盟之路的曲艺讲堂,正是一次走出去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9.
“人间岁换,天地回春”,“又是一年芳草绿”,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其习俗丰富、隆重、热闹、喜庆。怎样过春节才有年味?民间春节有哪些习俗?当代时尚怎样与传统节日融合?记者从民间习俗角度,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  相似文献   

10.
"心是不是都飞到爪哇国去了?"当我从飞机舷窗俯瞰蔚蓝的爪哇海时,不禁忆起多年前老师常用来警示我们的话。爪哇岛便是古爪哇国所在地。而被誉为"爪哇中心的中心"的日惹,正是爪哇文化的发源地,印度尼西亚人眼中爪哇灵魂的"摇篮"。只要在古城感受过鲜活的爪哇文化,到默拉皮火山聆听了地球的呼吸,去婆罗浮屠触摸过宗教的神秘瑰丽,日惹便抽象成暌别后注定要朝思暮想的美丽,而这种美丽着实惹不起!  相似文献   

11.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12.
重温范仲淹名言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在范仲淹看来,古代的"仁人"不论是否执政,都充满忧患意识。所忧何事?如果自...  相似文献   

13.
一辆"宝马"轿车却被打造成为重两吨的"变形金钢",引来路人惊奇的目光。一位功成名就的公司经理却与废铜烂铁打上交道,成为"破烂王"。他能实现废铁堆里淘金梦吗?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怎样编写《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的高大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的出版物上,出版界似乎偏爱上了"鉴赏辞典"、"古书今译"、"历史连环画"这三类书,图书市场上的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在这个潮流影响下,我们就动了编写《中国...  相似文献   

15.
汉语民间秘密语王珲你知道下面一段对话的含义吗?"蘑茹,溜哪路?什么价?""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子他舅舅来了。""野鸡门头钻,哪能上天王山?""地上有的是米,晤呀有根底。"明眼的读者肯定会瞧出来,这是《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打入匪巢的...  相似文献   

16.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3,(10):49-51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曾从报刊上读过收入这本诗集部分短诗,譬如《狗叫》,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声狗吠会引来处处犬吠。这里面会有多少诗意吗?看他写道:"难道对门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  相似文献   

17.
记者:随着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社会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日益深广,形成了一种新时期的"中国精神"。作为优秀的中国画艺术家,您如何理解当代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小蜜桃     
"小蜜桃。""小蜜桃。""小蜜桃。"突兀的,大中午很安静的小区里传来了几声脆生生的叫喊声,正在电脑里看新闻的我下意识地抬了一下头,结果,就看到对面楼里的一扇窗户前有一个女孩子对着楼下问:"我在睡觉呢,什么事啊?"楼下那个脆生生的声音说:"小蜜桃,你关手机干嘛?大白天睡什么觉。下来陪我去东门逛逛吧。"对面楼里的那个女孩子说:"昨晚看了一夜电视,困死了。天这么热,等哪天天凉了再去逛吧。"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说:"荒诞派戏剧,主要是反对19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尤奈斯库也认为,现实是"无根无据、荒诞的赝品"。这样是否可以认为荒诞派戏剧与现实无关呢?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0.
后战争时代,西方国家以怎样的方式来影响非西方国家?电影《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而且,还描绘出了西方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对外殖民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