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2.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3.
篆刻流派大约形成于明代中期,使印章升华为篆刻艺术,揭开了文人流派印的帷幕。明代文彭即是篆刻艺术流派的鼻祖,从此形成了明清灿烂的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一代代篆刻大家。  相似文献   

4.
艺术课程内容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立足知识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丰富的篆刻知识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篆刻艺术之美,不断提升篆刻艺术专业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形式丰富、主题创新的篆刻艺术活动树立和展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即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再现的中国传统艺术.它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法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篆刻艺术在先秦、汉时期就已成熟,隋唐篆刻艺术至明清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当代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篆刻艺术蕴藏着中国阴阳学说的深刻原理,具有很高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6.
“篆刻”作为一门艺术是由元代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来的。它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奇葩,虽说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也有篆刻艺术,但他们都是受到中国篆刻的影响才有的,可以说他们的根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诸多观念性的和现实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篆刻艺术教育之学科化发展。澄清、认识和改进篆刻艺术教育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推动篆刻艺术教育的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篆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自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以印章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后,得到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关注和钟爱。但青海地区的篆刻作品及篆刻艺术家们,却鲜为人知。本文立足青海,以形式美和叙事方法为理论依据,对青海篆刻艺术家海石先生的篆刻理念及其作品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9.
篆刻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是在方寸之间展示汉字的形态之美、布局之美、结构之美的小众艺术,也是用一节课时间可以承载的艺术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创生出的各种书法篆刻的App,如果稍加组合,运用到书法篆刻课堂中会怎样呢?在篆刻教学中有趣的尝试会给我们的书法、篆刻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5):46-50
梁潮的制篆艺术基于篆刻的"道与器"这种二元相对结构,形成了"心手工作"的二元分布观念和辩证思想。他善于学习与借鉴历代篆刻的名家名作,深入领悟篆刻文化的渊博内涵,传承和弘扬篆刻艺术的优良传统;谙悉制篆的门道与目标,善于把握篆刻艺术的形式构成及形式意味的特征,对其他艺术要素所长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及风格。通过游刃于印材(主要是印面)的方寸之间,他不断拓展其独特的篆刻艺术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谢紫妮 《甘肃教育》2008,(13):33-33
篆刻是“方寸”的艺术。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走进篆刻艺术,就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篆刻艺术又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齐白石先生是中国艺坛上一位天才、一个奇人,他以艺术上的独创和特出贡献而被尊为一代宗师。齐白石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矗立起一座篆刻艺术的高峰;他创作了无数超凡脱俗、大气磅礴的篆刻作品,开一代艺术新风,使篆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篆刻艺术创作实践中还表现出了大胆求索、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的作品才成为篆刻艺术发展史中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篆刻自商周时期即诞生并广泛应用,与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汉印在秦印的风格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篆刻艺术与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不同于秦印的汉印风格。促使秦汉印风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篆刻艺术实在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几乎伴随整个中国文化史,但并不象其他的传统艺术,如其姊妹艺术书法绘画一样,受历史文化兴衰的影响而兴衰,所谓“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刘熙载《艺概》语).它在由先秦产生发展于秦汉达到第一个灿烂的兴衰期后,于南北朝、隋唐则处于衰落、沉寂时期,宋元有所恢复,于明清出现了第二次繁荣、兴盛、勃勃向上的局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篆刻艺术如此大起大落奇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呢?篆刻理论对篆刻史的研究成果应该说已相当丰富.如黄宾虹《叙摹印》、沙孟海《印学概论》、马衡《谈刻印》、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说》等,对篆刻独特的发展史都做了系统独到的研究阐释.但窃以为其对影响篆刻艺术兴衰发展的主要动因,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和对篆刻某些历史发展阶段性质的认识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补充、深入研究或可商榷处.一 在已有的篆刻史著中,当以沙孟海的《印学概论》影响最大.他从印章的社会实用和艺用目的的性质不同,将篆刻史分为宋元以前的“创制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游艺时期”两大阶段.篆刻艺术的自觉被认定为始于宋元.似成定论.然而问题却并非这么简  相似文献   

15.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长治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增进地域之间书画篆刻艺术的相互交流,推动书画篆刻艺术的发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与长治学院书画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衡漳印社和尔岳印社承办的“知命·不惑-韩志鸿张志鸿书画篆刻作品展”,  相似文献   

17.
篆刻艺术是书法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篆刻艺术历时数千年至明清发展到了高峰。它是一枚耀眼的艺术瑰宝,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相似文献   

18.
开拓篆刻艺术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篆刻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寓哲理、情感、审美于一体,形式美感独特,民族风格强烈,艺术魅力突出,开拓篆刻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含蓄多意、余味无穷,是一门以美寓意、以美养心的高雅艺术。在"志美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自2001年起创建学生篆刻社团,并将篆刻发展为全校普及的校本课程,至今已坚守了近20年。本文将从物态环境、内在体系、支持平台三方面例谈"志美"篆刻文化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碧君 《文教资料》2021,(3):205-207
篆刻艺术运用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篆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要注意安全性、示范指导、分组合作、成果展示及关注汉语交际活动。国际汉语教师有责任在国际舞台上弘扬推广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