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调歌     
上在非上读半上,上在上前近阳平。“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边念阳平。“一”字另外还要变,阴阳上前读去声。“一、不”夹在词语中,二者都要读轻声。变调歌@邢成歧$山东郓城五界首中学~~  相似文献   

2.
再议鼠     
鼠是12属相之首,这是为什么?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解释说:“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鼠的前足有四爪,为双数属阴;后足五爪,为单数属阳,鼠则阴阳兼之”。“上四刻”即昨天23点至24点,属阴:“下四刻”指昨日24点至今日1点属阳;而“子”时是昨夜11时至凌晨1时,则阴阳俱全。这样地支中的子恰好与12生肖中的鼠相搭配,使鼠成为12生肖之首。  相似文献   

3.
谜语故事     
有一个顾客到果品店买东西,营业员迎上前去问:“您要买些什么?”顾客说:“我买有肉无骨、有骨无肉、肉包骨头、骨头包肉。”“每样各买多少?””100克、200克、300克、400克,再加2乘500克。”营业员想了一会儿,就照顾客说的东西和数量包扎好后交给他。顾客问:“这许多东西共多少钱?”营业员笑着说:“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加八,八加七,九加一十加十一,还要乘以三加一。”你知道顾客买了哪几样东西?每样各买多少?一共付了  相似文献   

4.
“一、七、八、不”变读区别□河北张甜“一、七、八、不”这几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字,普通话把入声字分别归到四声里,“一、七、八”归到阴平调类中,调值为55,“不”归到去声调类中,调值为51。但这四个字很特别,单念时读原声调,而用在词语中,因受后一个音节声调...  相似文献   

5.
七出,是封建时代休弃妻子的七条理由,男子只要有一条理由,就可以休弃妻子。《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浃,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七出”也叫“七去”。《大戴礼记·本命》中说:“妇有七去:不顾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相似文献   

6.
课文《登泰山记》首句云:“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各种选本对“阴、阳”的解释都是:山的南面水(河流)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阴。一般的字、词典和辞书甚至把山北水南、山南水北误当作“阴阳”的本义,至于为什么山南为阳、水南反为阴,山北为阴、水北反为阳,更未作详尽解释。”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古人认为宇宙和万事万物中都包含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如自然界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又如人际伦理上君  相似文献   

7.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8.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其中“阴”“阳”却总不能完整地加以解释,于是就看注释或从工具书中找答案:“阴”“阳”是一个相对概念。《辞海》中解释为:“阳”与“阴”相对。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以阴阳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并以此来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即是如此,还是有可能不甚理解,如果我们用地理知…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内,血为阴,气为阳。在自然中,夜为阴,昼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想要气血平衡,就要昼夜规律,动静有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宅”这一生活类型的出现,给人体带来了各种因为阴阳不平衡引发的疾病。人体阴阳平衡,则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若是身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早衰、失眠、内分泌失调,甚至导致脏腑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改邪归正     
“死就死”(494)寝室住着八个人,那个“高粱秆”就是其中的一员。提起他,不免让人有点担心。瞧,一米八的个子刚满一百斤,瘦得三级风便能把他吹翻。但他每每都会坐在床头发号施令:“老大去给我端洗脸水来,老三把牙刷给我拿来,老六去……”命令下达完毕,如果有谁稍稍怠慢,“高粱秆”就会冲上前,挥动麻秆般的胳膊,雨点般地打去,虽然不是很疼,但是被打总不是件愉快的事吧!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6期有这样一段论述: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以孩童的眼光、诗人的灵感、哲人的睿智去感受、理解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发现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12.
朱熹历史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相连。他从“《易》穷则变”演绎出自己的历史变易理论;他从气运“一盛一衰又一盛”的阴阳循环变易规律,导出人类社会“一治一乱又一治”的历史循环理论;他从形而上去看待阴阳变易,不承认阴阳之理本身能变易,从而推衍出三纲五常亘古亘今万世“定位不易”论。  相似文献   

13.
一在中国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中,“阴”与“阳”可算作是最占老、最基本的形态。它包罗万象,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那么,何为阴阳?阴阳原初的涵义是指太阳光的向背,向日的一面称“阳”,背回的一面为“阴”。《说文》~书是这样解释的:“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后来,阴阳一词又引申解释为气候的寒暖。随着人类认识事物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阴阳作为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被用来广泛涵盖、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及其关系,形成了诸如日…  相似文献   

14.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姚鼐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无不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其另外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需要我们读者借助文本,借助“八分之一”,去探寻。  相似文献   

15.
“顺乎天而应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指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些都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课本P.82上指出:最外层有八个电子的结构,通常是一种稳定结构。我把“八电子稳定结构”比喻为农村喝喜酒,八人一桌较稳定。如一桌上只有一、二个人往往易被其它桌上的人拉去;如一桌上有六、七个人,往往去拉一、二个凑满一桌。这跟“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翁慧珊 《文教资料》2014,(10):21-22
粤语有九个声调在方言学学术界里是众所周知的,除了平、上、去、入各有阴阳调之外,阴入声还延伸出一个声调,因此把阴入分为“上阴入”和“下阴入”。马来西亚的粤语,在声母、韵母方面与广州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唯声调方面有了简化的迹象,即从原本的九个声调简化成七个,当中以阳上调的消失最明显,主要原因是受到当地语言——马来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尊重     
晨跑回来,一眼见学校厕所的墙壁上写着:“覃大王八”四个大字。本来,我跑得浑身舒畅了的,一下又被气得七窍生烟。这还了得,竟然公开谩骂老师了,我恨不得立即查清楚,刮他一个耳光! 我上前去辨别字迹,发现旁边还有歪歪斜斜的小字: 看告四(示) 覃大王八你为什么当着全班同学打我? 看了这行小字,我又觉得好笑:因为他不打自招  相似文献   

20.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世界观,在先哲们看来,世界不管有多浩大、多复杂,归根结底都是阴阳两个元素的结合。阴的词典释义包括:太阴,即"月亮";天空中云层密布,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不见阳光的地方;背面;凹进的;不露在外面的;阴险;不光明,等等。相对应的,阳则指:太阳;日光;当面,正面;凸出的;外露的;表面的;明亮的,温暖的,等等。后来人们还进一步对阴阳概念作了拓展,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跃为阳,文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热为阳,冷为阴,明确为阳,模糊为阴,等等。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汉语在各个层面都更多表现出"阴"的一面,而英语则"阳"的特征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