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宗志芸 《考试周刊》2011,(75):6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的多边活动既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努力寻找对话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一、文本:阅读的特殊对话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阅读时要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文本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樊玉杰 《甘肃教育》2011,(15):67-67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能形成"对话场",而营造对话空间,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学生与文本对话,生成个性化感悟文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读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把教材奉若"圣经",甚至连教参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课程将"对话"引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胡争科 《考试周刊》2010,(49):40-41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遵循预见性、自主性、共同性,达到多向互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情感交流,防止"问题化"和"空泛化"的发生,切实提高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蔡春 《学语文》2013,(2):33-34
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深层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知识的加工、活化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走进文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9.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8):50-50,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  相似文献   

10.
邓渊 《文教资料》2014,(21):167-168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它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文本对话,优化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生生对话,获得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崔莲 《现代语文》2011,(5):50-52
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本对话,即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本文将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入手,探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了解探究性教学理论依据,探究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性课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端木月萍 《教育》2014,(3):70-7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是对话过程,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  相似文献   

14.
王新富 《学语文》2011,(1):36-3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单向活动.而是一种民主平等、充满理解的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基于文本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冰 《文教资料》2010,(23):69-70
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阅读教学要改变文本解读缺失的现状。教师在加强文本解读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强化文本解读意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一种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种对话关系,本文拟就后三种对话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对话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至少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情趣。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即读懂了什么),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会变得枯燥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要有平等的态度,真诚和爱,彼此精神世界的敞开、相互接纳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对话展开的前提。但是,只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我们应该看到教学对话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质量,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更高水平的解读。在阅读教学对话中,存在两种意义的对话:第一种是师生与文本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二种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学中要展开平等的对话。这是教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一种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基础,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又把第一种对话引向深入的。阅读教学对话,包含了较为复杂多样的对话形式。既有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学生的自我对话;阅读教学的文本,既包括文选系统的各类课文,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还有教科书以外的教参、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等。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阅读教学对话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关键角色,应为阅读教学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是实现阅读课堂深层次对话,达到个性化鉴赏目的的重要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本身、问题设计、活动组织等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阅读对话情境,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