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人对已往文学的了解,恐怕最初都是从文学史著作中来的,文学史给了我们完整而又清晰的古代文学的轮廓面貌,给了我们堪称系统、准确的古代文学知识,同时,还给了我们有关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些重要概念,以及使我们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到现在,文学史所给予的观念、概念和语汇,已经成了我们专业身份的标志,当一群人在一起谈论古代文学的时候,很容易我们就能凭着文学史养成的直觉,判断出其中的内行或外行。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几乎成了我们日常思维与谈话习惯的一部分的语汇、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图法》将各体文学史归入各体文学的评论和研究的下位类是不妥的。建议《中图法》象《科图法》、《人大法》那样,在文学史的下位类设各体文学史类目。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史研究中,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世界)文学史一直是个空白。它们或为国别文学史:如中国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等等;或为区域文学史:如欧洲文学史、欧美文学史、拉美文学史、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亚非文学史等等。虽然后来出现了以“外国”或“世界”等冠名的“外国文学史”和“世界文  相似文献   

4.
韩明安同志的新著《黑龙江古代文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于1986年3月出版。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元前11世纪到“五四”运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黑龙江省各民族文学的风貌,是一本颇具开拓性的学术著作。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状况,一直是详于中原,忽略周边;详于汉族,忽略少数民族。已经问世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可以说没有一部是名符其实的,不如说是中原文学史或汉族文学史倒更为确切些。  相似文献   

5.
何跞 《兰台世界》2016,(2):104-106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普遍都从时间上以朝代为划分和观照。而朝代与地域的共时并存和凸显,在文学史上已有很好的例子。通常所说的宋辽金元文学,表面上是以时间视角从朝代上进行的划分,实际上同时也是地域文学的区划。在以宋代立国和亡国为时间限定的三百多年里,宋辽金和蒙元王朝前期的一段历史,是同时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宋辽金元文学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地域文学区划,而这个地域区划的核心又是南北差别。  相似文献   

6.
写现代文学史乃至现代中国史,如果遗漏了胡风,就不仅是残缺的,而且也无以阐明历史现象和总结出历史规律。以文学史来说.胡风代表着自“五四”以来的文学人民中心对抗以政治役使文学为特征的文学权力中心的最后一搏。胡风的悲剧不但使他自己和一群卫护文学人民中心的人沉沦了二十多年。而且使文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文学权力中心的特征是愈来愈专注于权力而宁肯丢掉文学的,于是终于在胡风案十年以后,走到了八亿人民只有八盘样板菜和一个小说厨子的文学荒  相似文献   

7.
凌茜 《大观周刊》2012,(52):95-95
本文试将其放置在古代文学背景中,旨在从其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其总体特征,于学理上探寻其自身的变异脉络及与它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呈显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古文学史的研究,在建国以后的四十余年间走过了相当曲折的路程。虽然这一时期也产生过不少较好的学术著作,但它们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一是文学史的研究为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所左右,为此而甚至不惜歪曲文学史;二是为一些产生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模式所左右,不能客观辩证地分析中国上古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因此,重新撰写新的古代文学史,以客观公正而又详实严谨的态度去认识并总结古代文学发展史及其规律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有一个格外引人瞩目的名字,她就是李清照!她不仅以诗、词、文并擅的卓越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技压群芳,独领风骚,而且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跻身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文学园地,奠定其比肩须眉、创"体"名"家"的文学地位;她既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批评家,她的一篇《词论》以大胆新颖的文学见解和鲜明自觉的理论意识,为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和词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建树。在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中,尤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在词史上的地位,早在她所生活过的南宋时代即已较普遍地得到士大夫文  相似文献   

10.
建国57年来,“当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这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之初至“文革”。17年的实践逐渐梳理出了“中国新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奠定了“当代文学史”知识体系安身立命的历史坐标;第二阶段,“文革”十年。“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一样,在浩劫中走过了一段极其相似的心路历程;第三阶段,1966-1985年。“当代文学史”在恢复中发展;第四阶段,1985年至今。1985年“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和1988-1989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较大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史”的学科理念,教…  相似文献   

11.
东汉初期宫廷文学之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武十二年刘秀灭公孙述,削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到和帝永元初约六十年间,为东汉一朝承平时期。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人物,是以班固、崔驷、傅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本文拟结合其活动环境,对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考察,希望藉此揭示这一时段的文学风貌,并界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宫廷文学与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就文人活动环境及大部分作品的创作背景而言,东汉初期文学主要是宫廷文学。这一判断基于如下事实:首先,文人的主要作品多在宫中所作,或为献呈皇帝而作并因此成名。如班固于永平中除兰台令史,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期出版的《黑龙江文学通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作出高度评价。《黑龙江文学通史》是我国研究黑龙江地方文学的第一部通代文学史著作,对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俄侨文学及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了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验史研究与一般的文学史研究之间存在着差异,前者不仅是对后者的丰富和补充,而且是对它的拓展。文学史是一段时期的文学发展规律和史学逻辑的总结,它是一个收集、梳理、遴选的结果;而文学经验史研究更注重历史原始面貌的挖掘,以及各种历史资源的整理与积聚。如果说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体现的是一种文学权力结构,则文学经验史的研究就是对权力框架之间的大量疑案和事例的质询和详察。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史的编撰 ,兴起于 2 0世纪中叶。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在空间上 ,选择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二是在时间上 ,涵纳该地区自古迄今的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全面、系统地描述地方文学发展演化的复杂历程 ,探讨其内在规律 ,对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恰当的价值评判。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先后有多个地区的文学史专著出版 ,如 :《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江西文学史》、《河南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福建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史》等…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巷》是聂石樵先生继《先秦卷》、《两汉卷》之后的又一力作,三卷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唐前文学史。本书因是续作,其编写体例和写作思想与先秦两汉部分是一致的,即“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修史原则”,力求辨伪存真、提出己见,溯本求源、梳理脉络,以史证诗、知人论世,品评文学、臧否人物,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全貌。全书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新的史学体例。迄今为止,文学史的编写有两种思路:其一,也即传统的方式是“以时间为序,以作家为中心”,辅之以作品,证之以…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3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诸体兼备,而向无统摄全体的思想史。以往的文学史著,论及明代,或囿于传统,无视小说戏曲,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或趋附政治,以所谓"人民性""阶级性"为准的,贬诗文而过崇说部戏曲,如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参与文学研究所三卷本《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元代文学部分的"白朴和马致远"一章由我执笔,我在叙说马致远生平时参阅了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参考了孙楷第的《元曲家考略》和冯沅君《古剧说汇》以及当时能够看到的其他考说元曲家的文章。那时有一个共识是认为马氏"至治初犹存",系据《北词广正谱》所收马作[中吕粉蝶儿]套曲,其中有"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云云,是为庆贺英宗至治改元之作。但不知何  相似文献   

18.
以邵洵美、叶灵凤、章克标等作家为代表,以狮吼社、幻社、绿社等社团为主要阵地的所谓“海派唯美主义”不仅是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般认为,正是其鲜明的欲望化叙事和浓郁的颓废风格将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推向了高潮,并强化了后者的文学史存在。“海派唯美主义”由此被称为中国的“恶之花”。然而,通过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不难发现,在相当长时期内,包括“海派唯美主义”在内的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在各种现代文学史著述以及相关专题研究中都是缺席的,这里固然有意识形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新中国前30年),但也存在学术认知上的缺陷,甚至在新时期的前20年,诸如以下论断仍是学界的普遍看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并未出现过一个唯美主义流派和纯一的唯美派作家。”[1]这种理论空场终于由1997年出版的《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思潮研究》一书得以填补。该著凭借翔实的材料,令人信服地叙述了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发生、蜕变直至消亡的过程,并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文学流派的审美图景和思想风貌,由此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界有关中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传统认知。虽然《美的偏至》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但如同我们所见,该著的主要贡献是从由宏大主题叙事(如启蒙、革命、救亡、阶级斗争等)和占主导地位的风格叙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所建构的现代文学史的雄伟建筑群中清理出了唯美主义这一被遮蔽的文学院落,从而帮助我们逐渐接近完整、立体的文学史景象。但在此不得不问的是:为何唯美主义不管作为文学流派还是文学史的叙述对象,最终都走向湮没或尘封的宿命?而当它们被重新发现和解读,对于重新认识、评价整个现代文学史、美学史的建筑格局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一重审过程中,我们又应立足何种立场和视角?显然,对唯美主义文学的研究若只限于满足填补文学史空白的意图是不够的,一种回到初始旨趣的自我检视尤其重要--是怎样一种问题意识激活了我们去重新鉴赏、思考这片被遗忘的唯美主义风景的动力和欲望?这已不单单属于文学史的职能,而更与当下的思想实践乃至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刘庆 《新闻爱好者》2023,(2):119-120
<正>中国古代文学的性灵思想源于先秦的性灵观念。汉魏六朝和唐宋元时期,性灵思想不断发展,至明代,此思想更加丰富和繁盛,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学思想之一。研究性灵文学思想对了解我国古代文学风貌及其生态,了解性灵文学的历史真相等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戴红贤著,2012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详细分析了袁宏道的性灵文学思想和其文学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英国国家图书委员会最近宣布,将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建立英国第一座国家文学中心。建设经费将来自国家发行的彩票和捐助。据悉总经费为2300万英镑。 该中心将包括画廊、教育资料库、作家信息库、电子出版中心、作家活动室和书店等。图书将是该中心的核心部分,除了收藏各时期重要作品以便参观者了解英国文学史外,还举办一系列书展。与此同时,该中心还收集有关电影、音乐、电视、剧院、视觉艺术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以期使参观者了解文学的广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