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2.
杜甫长安十年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活之困苦、遭遇之艰辛,使得诗人能够深入生活,奠定了日后成为诗圣的坚实的生活基础;对诗歌艺术的刻苦锤炼,则使得诗艺日益精醇,积淀集大成的艺术素养。这一时期的生活积累、诗歌创作,既是对前期的继承,也是对后来的开启。因此关注此时杜甫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诗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1 绪论 1)唐诗发展概况 初唐诗歌:"初唐四杰"诗歌的新风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 "沈宋体"的确立、特点和影响 盛唐诗歌:总体风貌:盛唐气象两大诗歌流派: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歌两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乐观进取精神、豪放飘逸风格;杜甫博大壮丽的胸怀、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干谒诗是杜甫困居长安十年期间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人创作干谒诗的动机、干谒诗的内容结构、干谒诗对杜甫后来诗歌创作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探究干谒诗中的隐含意蕴,有助于我们对干谒诗的理解以及对杜甫长安十年的生活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杜甫与长安的关系,在杜甫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杜甫在京城诗中展现了长安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同时,长安京城文化又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激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价值,这两者相映相生,使其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学术界对其各方面研究甚多,但对十年长安困守期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主要是对杜甫十年长安诗做一个简要梳理,分析其在长安十年的要路之巡,在此基础上探讨十年长安诗的文化因素及意义,得出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论杜甫在京城长安时期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在京城长安度过了十三年的时间,在模仿和掌握前代大师"京城诗"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京城诗,被称之为"第二代京城诗人"。关注杜甫的京城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在中原之地出生、成长起来的伟大诗人。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诗歌"集大成者"。他的不朽诗篇,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较高的人民性,被后人誉为"诗史"。而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各个诗歌流派的成就,并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他的诗风格多样,感情深厚,内容充实,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61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是迄今为止河南唯一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者。杜甫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伟大诗人,是中国多个地域文化环境共同培育的结果,但中原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鉴于此,本刊约请了省内一些杜甫研究工作者,撰写专文对中原文化的主要内涵、杜甫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杜甫作为中原文化精神的代表对后世文学、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这次探讨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它是山间的一汪清泉,能够尽快成长为我们中原文化研究的滔滔江河,甚至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9.
杜甫富有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不仅集中表现在他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思想中,也鲜明地反映在他对乱世亲人的关爱与牵挂上.纵观杜甫创作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诗人想望家乡、牵挂弟妹、照顾妻子、抚育子女,可谓是万虑丛集,操碎柔肠.解读杜甫诗歌,诗人堪称怀乡恋土的赤子、棠棣相依的贤兄、百结柔肠的良夫、舐犊情深的慈父.杜甫描述人伦亲情的诗歌,十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儒家仁爱情怀和宗亲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天中学刊》2012,27(6):73-77
通过对具体诗人的评点来体现自己的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优良传统。杜甫"沉郁""雄浑""集大成""入神"的诗歌风格与严羽的诗学理想和诗学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契合,严羽的许多重要诗学思想都在杜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严羽推崇杜甫也就不容置疑了。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2.
近代诗人吕碧城,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热爱祖国,关心民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诗歌。其诗主要学习屈原、李白、杜甫。风格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她是近代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他的创作有两个高峰,一是唐肃宗乾元2年(769),这年由于杜甫受到房琯事的牵连,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他最终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他和饥饿惊恐的百姓一起流亡,在溃败的战士里,在满目疮痍的乡间和城镇,观察着,思索着,结果对肃宗的“中兴”希望大大减弱了,然而这却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生机。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曾到过东都洛阳,翌年春回到华州。当时围攻邺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5.
刘君英 《考试周刊》2013,(44):18-18
<正>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史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已为人所共知,杜甫关注全体的现实主义、李白高扬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已成为唐代诗歌两面伟大旗帜,"李杜"也由此而得名。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史诗"。浪漫主义同现实主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巩县是杜甫出生的地方。他年轻的时候就游遍四方;中年的时候在洛阳和长安这些地方宦游,后来又在陇右这个地方客居;晚年的时候在西南漂泊。在漂泊的时候他完成了很多诗,至今还保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从诗人的诗歌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经历的京城、陇右以及巴蜀等地方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非常深。杜甫诗歌创作的风格以及形式就特别受这三大地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凌云 《中学文科》2007,(6):100-100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优秀诗人浩若繁星,诗人由于各自的生活时代不同,经历各异,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苏轼的豪迈、清照的婉约……可以说,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艺术风格,对我们鉴赏古诗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常见的风格有以下10类: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和杜甫,同为我国唐代诗歌中重要的两位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二者在影响以及风格特色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别。本文主要介绍了白居易与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白居易与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的对仗艺术,得益于其对诗歌创作的不断追求。杜甫作为"百代之中"的集大成者,在对仗形式这方面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杜甫诗歌特殊对仗形式进行研究,从形式上探求诗圣杜甫诗歌语言表达的张力,能更深入地了解诗人锤炼字句的特点,加深对杜诗对仗精妙之处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以管中窥豹的形式来探究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