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进行了粗略地描绘以计算机为"课堂",拓展语文学习领域;以计算机为"教材",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以计算机为"工具",拓展语文学习方式.借此说明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语文教育变革的方向,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开始推广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该教材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教材,其结构和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改革理念。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表现形式来解决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为主题.大会精神反映教育领域许多新的思想与未来走向,折射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宏观上,开始重视文化、经济与政治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微观上,着眼于信息化手段在具体教育、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信息、时代师生行为关系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128-128
<正>第1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8)将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举行,会议时间定为2008年5月4日到8日。大会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全球化"。本次会议充分利用在美国本土举行的有利条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球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创新,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1)于5月29至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大会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为主题,彰显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重点,正在从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转向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本届大会收到论文1300余篇,来自美国、新加坡、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上百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共500多名代表,就移动与泛在学习、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ICT在华文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数字化测试与评价、数字化学习与企业培训、中小学ICT教育与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1)将于2011年5月29日到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将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相关问题,推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界同仁的交流。本次会议将举行以下子会议:(1)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2)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3)ICT在华文教学中的应用;(4)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教育模式。当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受到所处的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三种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优缺点。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在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因材施教、交互能力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总结出目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情感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师生交流渠道"等六个方面,提出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情感教学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革与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成人教育》2009,(12):11-17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磨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内在课程体系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层面,我们都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教计算机操作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如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养等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教材编写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地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某些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跻身高考行列……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高等院校、职校早已适时地开设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的发展也带动了计算机教育事业,所以,职业高中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职高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它又与大学的计算机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就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虽然"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教师努力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多年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形成以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四阶段课程体系,提出并实践"基础训练+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应用"的四层次程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以设计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方法,实施"基础→技术→应用"的三层面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同时,以"数据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中心,注重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磨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内在课程体系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层面,我们都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教计算机操作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如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养等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教材编写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地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某些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跻身高考行列……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是由评估困难、效用时滞、效益外溢和管理不当四个缘由引起的。教育信息技术从集成应用向结构重组的过渡阶段是生产率悖论的高发期。从管理视域提出"三重景深"策略,从战略规划到结构重组到项目成功,层层细化,期望消解教育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基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的视角,笔者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并在历时两年的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修正,最终使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基本说明1.教材的选用、学习对象及课时分配选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系列教学教材之一《计算机专业英语》(龙天才主编,重庆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的策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有:教材体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材核心内容有待进一步修订、教材逻辑结构形式多样性有待增强、补充和完善内容的效率与节奏有待提升。在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首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编写理念体系;其次,构建立体、直观的教材内容体系;最后,构建交互、虚拟的教材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基于对以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总结,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为实践案例,完成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模型设计,构建了教育理论领域、教学应用领域和技术支持领域"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提出了新型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结构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率先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相对较慢,计算机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是依托于教育推广和普及的,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最好方法,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