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公司合编的新教材的使用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想适应当代英语教育发展的潮流,把握好教学方向,处理好新教材的内容,掌握好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自觉地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贯彻落实。“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充分了解,正确理解,全面贯彻这一原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想就如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谈些体会。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试验修订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我省使用已半年多了,新教材的使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由于新教材使用时间不长,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如:一些教师的观念还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要求,教学方法陈旧;对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不准,超纲教学、超课时教学等等。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谈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熟悉新教材 教师们对人教社1995年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都感到轻车熟路。认为新教材不如旧…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国家教育部选取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作为首批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从2004年9月起,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将全面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而此时,最需要适应新课程的是教师。教师要重新学习,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方法,重新备课、制作课件。由于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实行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快专业化发展。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教师素质的提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卢淼 《学周刊C版》2019,(24):84-84
新课程教学观中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学习。基于此,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使之能适应学生的数学发展需要。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等等,因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晓伟 《广东教育》2009,(6):113-113
笔者通过对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不仅对新教材的编写目的、特点和结构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对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深刻意识到新课程所带来的教与学行为的变化,限于篇幅,本文就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及适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注重能力培养 创新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历史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全面启动,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历史教师很大的触动。要落实新大纲,用好新教材,笔者认为:“领会大纲是基础,更新观念是前提,把握教材是关键,巧用媒体是手段,发展能力是目标,自主学习是方法。”基于这种认识,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由过去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新教材中有许多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过一些有益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新方案第一轮中的重要课程。作为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开设这门新课程以及编写这本新教材的背景、教育教学的特定目的,掌握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主动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变化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本课程成为大学生喜爱的、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李洪福 《青海教育》2002,(12):23-2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语文》在全国部分省市推行两年多了。这套新教材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编写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如何认识这套新教材,运用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新教材老教法,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笔者以为,教师要深入钻研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理解教材体系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此外要…  相似文献   

11.
汤艳霞 《考试周刊》2013,(55):98-98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如何优化英语教学,让初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中学好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萧岩 《甘肃教育》2007,(4X):42-42
新编英语教材和旧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新教材不再是单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要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英语新课改体现了许多教法上的改革,强调要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格局,要改变以往教师以语法讲授和翻译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以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听、说、读、写、演、唱、画”,寓教于乐。因此,英语教师要尽快适应新教材,更新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一种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运作。何况新课程改革方案,特别是新教材的施教,对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手段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新课程方案试行的两年多的实践来看,也确实证明了,造就一批能够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执教者是实施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我们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教师要过好“五关”。   一是过好课程观念转变关。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这是执教者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课程观的更新与转变是教师执教的前提。教师应当面对以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为基本…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全面启动,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历史教师很大的触动。要落实新大纲,用好新教材,笔者认为:“领会大纲是基础,更新观念是前提,把握教材是关键,巧用媒体是手段,发展能力是目标,自主学习是方法。”基于这种认识,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历史教学。一、创新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以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秋季起,安徽省开始使用历史试验本新教材。该教材在说明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将其作为编写新教材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新教材全面改版、大力强化能力要求的需要,我们开始在教学中探索采取层进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洁 《教学与管理》2007,(6):125-126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往往对这些政治概念、基本理论不感兴趣,这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政治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笔者认为,要尽快构建适应时代需要、富有实效的新模式,改变知识本位、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促进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用,对每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次大机遇又是一次大挑战。教师如何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教学中改变固有观念、习惯思维?怎样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获得发展?怎样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必须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人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具有经常性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一个教师迅速成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材特点 注重能力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试教体会丁建强1993年秋季,全国小学、初中普遍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广西采用人教社版)。要教好新教材.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弄清特点.把握要求.改进教法。据了解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新教材,教...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知识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以适应课改不断深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