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谈到“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重要问题时,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他重申“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他对教育方面的论述言简意赅,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工作的总结,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要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教育是基础,是重要动力源泉。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给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也给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提出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间的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大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我国教育事业就要进行相应地改革。其中,远距离教育也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下简称《报告》)一文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精辟地论证说:“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所作的报告,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从理论上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的正反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改革措施,为四化的前景指明了具体方向。它的内容异常丰富,需要认真领会和学习。这里我仅就报告中关于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谈一点认识。紫阳同志在讲到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第二个奋斗目标时,强调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他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把发展学科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的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职工教育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要面向现实、面向发展、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产业,并且是一种基础产业。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党的十二大决定:把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强调:“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关系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极端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人口80%在农村,农村富不起来,中国富不起来,农业不稳,整个国民经济稳不住。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要求。赵紫阳同志强调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就是党的十三大向农村教育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二大把发展教育事业看成是四化建设的基础,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对待。十三大则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并强调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投资近年来增长很快。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中教育经费开支增长了2.3倍,1978年是65亿元,1986年则增至214亿元(不包括地方预算开支)。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面向末来的事业。教育事业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准。党的十三大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和推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根据开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我市教育的现状,试将2000年开封教育发展战略,提出如下设想。  相似文献   

14.
战略“转轨”和教育“摆位”石崇英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里所说的优先发展,是就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而言的。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为什么必须...  相似文献   

15.
在艰难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不仅把教育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提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广东省教育整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从教育自身来讲,提高人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着明天的科技和生产发展水平,教育的战略地位强调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从根本上来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给了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以极大的鼓舞。然而,兴奋之余,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索一下;教育战线要怎样才无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当前至少有两方面的认识要提高。一是对我国教育的地位、作用与现状的认识。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当今世界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能掌握人才的优势,谁就取得主动,最后稳操胜券。人才要靠培养、吸聚与使用,其中教育至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