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49年9月,北平被定为新中国首都并更名为北京。古都一派喜气洋洋,开国大典在即,人们憧憬着和平安宁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我百万解放大军云集北平地区,傅作义几十万守敌成瓮中之鳖,陷入绝境。为保护世界文化古都北平免遭战火破坏,中共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经过多方人士的敦促和多次谈判,傅作义审时度势,选择了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贞 《北京档案》2019,(1):47-50
7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北平的各个角落正涌动着一股无可逆转的迎接黎明的热潮。在北平的上空,穿梭着各方人士为古都的和平解放而紧急商谈的电波,无数人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奔走着、努力着。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始于1948年12月中旬,先后进行了三次。1949年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与傅作义将军的代表达成了《北平和平解决问题协议书》。  相似文献   

4.
初到北平1949年4月下旬,古都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后的第一个春天。 4月底的一天,彭光涵、吴昭夫妇带着两岁的儿子随同大家一起急匆匆地走出北平前门火车站,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和道路两旁“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等大幅标语,都令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振奋。  相似文献   

5.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迂往古都北平。3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北平驻军.在北京饭店召开了迎接中央进北平会议.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五人组成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榆关的失守,华北门户洞开,古都北平已成为日军垂手可得的囊中之物。为了使我国数千年文明赖以维系的表征——珍藏于北平故宫博物院等处数以百万计的国宝免遭兵夺火燹之劫难,南京国民党政府从1933年春开始有计划地将这批文物南迁。从那时起,它们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不断迁徙,直至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一部分精品被运到台湾为止。这期间,从1933年3月到l936年12月,这批古物曾辗转迁沪,在上海度过了近4年的光阴。  相似文献   

7.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陈鹏 《北京档案》2013,(1):44-45
1928年对于古都北京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北伐军攻占京城,宣告了北洋政府时代的终结.经过南北各政治派系的权力角逐,国民政府最终定都南京,降北京为特别市,明令其易名为"北平",古都的命运就此改变.  相似文献   

9.
傅作义(1895-1974),山西临猗县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抗战中,他指挥并参加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等战役。1949年1月,他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这座文化古都完好地回归人民,并随后促成了绥远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  相似文献   

10.
强光美 《北京档案》2021,(11):51-53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自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以后,北京城经历了由"旧"到"新"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建设新世界"能力的重要窗口.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发表《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一文,宣布"我们已经推翻了一个旧北平,开始建设一个新北平."[1]随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的号召.由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建设新北平"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在他一生中留有20世纪前50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记,折射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他长期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军事、政治舞台,他的一生和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民国历史行将结束的前夕,邓宝珊将军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参与了1949年初震惊中外的北平和平起义,为减少战争损失,保存这一世界著名文化古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呼号XNCR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址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1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主席当天晚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全国人民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实况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  相似文献   

13.
我难以忘记,1949年1月31日。我站在刚刚解放的北平前门城楼下,采访解放军入城式。我看到,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步兵、炮兵、装甲兵一队队在我面前庄严行进,他们身上还带着转战东北、华北战场的硝烟。他们多半是翻身农民的子弟,红彤彤的脸上带着天真的稚气和泥土的淳朴,然而他们已经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有不少亲密的战友已经为新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想,他们也代表许许多多牺牲了的英灵,来参加古都北平这隆重的入城式。他们的眼神充满了胜利的欢笑,但也透露出战斗的严峻。他们的步伐整齐肃穆,仿佛历史本身在庄严行进。我站在  相似文献   

14.
傅作义(1895—1974),山西临猗县人,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抗战中,他指挥并参加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等战役。1949年1月,他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这座化古都完好地回归人民,并随后促成了绥远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对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贡献。1974年病逝。傅作义对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一直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据笔所知,目前有关傅作义任绥远主席期间对绥远的治理情况没有专门的研究,于是笔力图史海钩沉。尽力廓清傅作义这一阶段的思想和政绩。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表了一条重要电讯,公布了发动中国内战的43名战争罪犯名单。这43名战犯中,除了杜聿明(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傅作义(1949年1月在北平起义)、戴季陶(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程潜(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等4人  相似文献   

16.
鹿璐 《北京档案》2016,(2):56-59
斗智斗勇的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从此北平的黑暗时代一去不复返,北平永远成为人民的北平了! 时隔67年后,每每想起当时人民解放军为了和平解放北平所做的努力,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我在想,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平静地阅读当年的史料,但是当时为了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那种剑拔弩张的情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北京档案》2004,(7):39-39
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进北平的日子已经选定在后天,电报打到北平的六国饭店.住在六国饭店的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们,专门为这事召开了一次会议.   ……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12,(2):59
正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仪式盛大举行。上午10点,4颗信号弹发射升空,入城式开始。入城式游行队伍以装甲车为先导,第一辆车上插着红色指挥旗,旗子在呼呼的北风中飒飒作响。指挥车引导着装甲车队一条线似的列队前进。在前门大街上,装甲车队被欢迎的群众围起来。战士们的身上也被写上了标语:"庆祝北平解放!"、"欢迎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不知您是否知道,一篇《沸腾了的北平城》,记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壮观场景,并于1949年2月15日以新华社华北电讯方式,而传遍大江南北。也不知您是否有印象,一篇《长江三日》,连续多年分别被编入我国高中、大学的教学课文里,作为学生必修课程,那优美而亮丽的文采,鼓舞和教化了多少人!文章的作者、年已八旬高龄的刘白羽先生在一个秋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0.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