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花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梅花拳的运动特点及拳理进行研究,并针对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梅花拳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时性视角对高校梅花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特点。研究认为:从传统走向现代,是高校梅花拳的开端;从历时性视角看高校梅花拳的现代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发展、传播、传承的过程;高校梅花拳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身传口授的传授方式,并适应现代社会条件,最终使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建立为一个武术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精武》2008,(6):52-53
梅花拳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相似文献   

4.
2006年,河北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了梅花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步伐。如今,梅花拳在邢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邢台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之一。2011年2月,在广宗县梅花拳传承协会副秘书长谷恒通先生的帮助下.笔者对邢台广宗县二中的梅花拳体育课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邢改东 《武当》2006,(5):7-8
“梅花拳”根源据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 1473页“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  相似文献   

6.
曹国厂 《武当》2010,(4):4-4
全国梅花拳联谊会3月在河北省平乡县召开,来自江苏、广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全国各地的近万名梅花拳弟子齐聚平乡县后马庄“邹氏墓群”,祭拜祖师、切磋武艺。  相似文献   

7.
《习武序》的发现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拳名著<习武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杨炳,在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易经>法则的基础上,详述梅花拳的文理功法而撰写的,是指导梅花拳习武者的经典之作.清道光二十三年<习武序>重抄本在我国民间的发现,对研究梅花拳的文化内涵及探明天理教及义和拳运动的起源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探花杨炳与梅花拳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梅花拳史,一般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河北平乡和邹宏义以及义和团运动领袖赵三多与梅花拳关系的探讨上,然而,盛传于豫北地区民间的梅花拳却很少有人提及。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梅花拳,是中华武术中古老而闻名的拳种之一。它内容丰富,风格朴实,以技击为主,并有明显的健身作用,男女皆可练习,因而深受群众喜爱。自清初以来,一直盛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迄今更盛。 据《义和团研究》载:“义和团由梅花拳而来,梅花拳由义和拳而来。”《义和团档案史料》则称“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继改称梅花拳,近年复沿用义和名目。”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7,(6)
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