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增强包容性,体现时代性,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精神家园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传统文化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信仰文化,是人们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进行重新构建,有着民族性、包容性、创新性、多元一体等特性。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当兼顾民族性与普世性、文化性与政治性、精神性与物质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优秀文化,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周易>作为孕育中华一切文化的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中蕴涵的中和、守正、自强科学人生哲学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谨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P35)这是我们党基于对中国历史与传统的全面认识与总结、对当今时代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自觉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这一重要论断,对于积极培育和发扬光大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周易》作为孕育中华一切文化的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中蕴涵的中和、守正、自强科学人生哲学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谨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两者的契合性体现在三方面。在内涵属性上,同为中华文化发展范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古代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融合角度可以视为中华文化第三次与世界融合的文化成果。在理想愿景上,两者都饱含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追求,在理想国家追求、美好社会建设、合格公民培育上均有所体现。在价值作用上,两者共同蕴含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也是在十九大后继续研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和建设路径的认识,在把民族精神家园看作共有共享的理想信念的同时,也指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民族性、时代性等基本原则,并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但既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过于宏观,而没有凸显微观的民族视角,缺乏指向性和细致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何旭娜 《文教资料》2010,(16):66-67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能忽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应该联系学习生活的实际,为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通过强化中华民族叙事结构和国家话语表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共生,构筑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真实感受,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相符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彰显世界性。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捡回过去的东西,而是要面向未来,继往开来,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途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国家各方的努力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在今天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因此,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对于飞行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16.
何家义 《广西教育》2009,(6):16-16,2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中华文化的精辟认识和准确定位。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的交流,吸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文化十分丰富,对西方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人本主义、实用理性、中庸守度、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悟性思维等不同内容和层面论述了《孙子兵法》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孙子兵法》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引导人们立足中华文化的整体视角体悟孙子兵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何祥林 《教育》2012,(11):32
大学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一般来说,大学在文化建设中应该起到三大作用,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以及引领文化发展。传承优秀文化义不容辞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生产,是最需要教育传承的领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晶莹璀璨、广博精微。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之作。蕴涵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和思想、坚定的信仰与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之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的立身处世之本.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饮之不竭、无可替代的甘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近几年各地、各校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的举措层出不穷,并取得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