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从理论上探讨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具体内涵;二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三是针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成功转变的事实.剖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或途径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方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原则上讲很简单,就是两句话: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又有不同的层次和特点。在这里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实行科技兴农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因素。一、…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与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九五”及今后半个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具有关键性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与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谈到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时指出:“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和经济生活中现存矛盾决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加强企业管理和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它所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紧密相关,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它不能取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改革的绩效要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得到反映。在我国,“两个转变”要求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连续十几年以举世瞩目的速度迅速增长,同时,又面临着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制约,财力紧张,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劳动力过剩。中央及时地做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实质是结合国情,扬长避短,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合理投入以达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注意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改变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目标体系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当前要提高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按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全面实施节约原则,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推动科技进步,形成激励技术进步的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近些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强调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和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即实现"包容性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对于引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入手,根据我国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国际竞争的要求,论述了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然后从体制、国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认为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的经济体制──导致行为主体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得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是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以实现经济体制转变为关键──形成有利于采用集约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并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基础──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杨干忠,孟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两个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理论界不尽一致,概括起来有速度型与效益型,数量型与质量型,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等。在使用上,有的学者主张用数量型与质量型的提法,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入手,根据我国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国际竞争的要求,论述了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然后从体制、国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认为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的经济体制-导致行为主体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得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是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以实现经济体制转变为关键-形成有利于采用贪集约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并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的驱动力,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综述杨利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未来15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关键。为了加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了解,本文将我国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内涵"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曹高举 《班主任》2000,(2):33-33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方式要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笔者以为班级管理也应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入手,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及国际经济发展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必然性,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谈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高素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九五”计划和今后十五年远景目标,关键之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经济在新世纪的重大决策之一,本分析了粗放经济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转变应具备的三个条件以及实现转变的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可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大类,转变经济体制的基本涵义就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健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以适应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两种增长方式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追求数量和速度,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后者则注重质量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构成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经济增长从建立在大量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基础上,转变到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一、经济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是今后经济建设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本文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联系紧密的几个基本关系: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观念、衡量标准与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了初步分析,从全景角度展示了落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方针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揭示了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农村职教"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课题。这种转变将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并在这一转变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个转变是指生产关系的改革,第二个转变讲的是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促进生产力更快地发展。本文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一些探讨。一、粗放型经济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李鹏总理在“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各个领域,资源消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