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贫困生获得资助的重要途径,在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部分贫困生还款失信,影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发展.就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诚信问题出现的相关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原因、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在国家、银行、学生、高校四个主体间存在种种不利于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因素,因此,凸现出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面大与放贷面小的矛盾;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严重发放不平衡;银行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章提出从加强对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尤其是惩罚力度的宣传;确立全国统一的贫困生界定制度,使贫困生的界定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缓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压力;实行“一包制”招标银行,提高效率;完善制约机制,规范学生的借贷行为;建立全国大学生诚信网,便于管理;实行生源地贷款,帮助新生顺利入学;银行简化手续,降低成本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3.
助学贷款政策是国家为了帮助高校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境,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实际运作较为困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探索通过助学贷款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及国家助学贷款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7年实行全面并轨招生后,高校学生不断增加,贫困生人数也不断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高校贫困生正常求学,国家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几年来,经过各方面努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在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助学贷款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银行成本投入过高、助学贷款信息渠道不畅、学校对毕业生逾期不还贷款现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等因素,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计划的有效实施。对此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可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能健康有效地开展,可以让更多的贫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国家助学贷款成为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方面提出个人观点,旨在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条件下.要实现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高校助学目标.就必须不断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高助学效益,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辅导员应该发挥在“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贫困生感恩教育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困难认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贫困生帮困助学模式中的重要角色.把贫困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贫困生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关爱。更需要高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正确认识贫困生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教育补偿法,确保高校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用于补偿贫困生。挖掘勤工助学潜力,完善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这些都是完善高校贫困生赍助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美娟  郑荣伟 《文教资料》2014,(28):122-123
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是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中最大的一部分,他们能否上学对于他们能否改变自身命运至关重要,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存在诸多困厄,一是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不力,二是高职院校贫困生被资助的非常规渠道逼仄,三是贫困生的界定失范导致应受资助范围缩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良性运行。鉴于此,可以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资助政策的覆盖面,拓宽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渠道.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提供制度保证,强化非偿还性的资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贫困生不断增加的状况,要求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助学的主渠道,具有自身特点,但在制度上仍存在缺陷,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使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要构建政府、高校、银行、社会资助贫困生的立体体系,发挥助学贷款和高校资助体系的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收费制度的改革给高等教育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困难生比例增大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于是“助学工程”在高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针对高等院校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分析制约助学贷款顺利进行的因素及相关问题,旨在找准突破口,使这项工作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无法缴费上学的广大学子解决燃眉之急,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心理疏导是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重要功能之一,是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旨在培养贫困生的自尊、自信、自立与自强,增强幸福感,帮助贫困生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心理疏导的德育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其实现途径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救助中的误区与解决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大学生救助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必须走出目前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误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能生活、会生活、快乐生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经济上的压力、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精神解困”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把握心理特点 做好贫困大学生精神解困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贫原因的多样性,经济上的压力、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精神解困”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西部10省17所高校的9641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西部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为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贫困大学生中,有88.3%来自农村,有93%的家庭月总收入低于1500元。在日常消费中,贫困生用于饮食、学习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用于上网的比例与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用于人际交往、衣服和通讯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家庭供给资金占贫困生总收入的51.8%,占非贫困生总收入的79.7%。贫困生补助金、勤工助学岗、助学贷款三项助学措施的总覆盖率为78.5%,三项收入平均占贫困生总收入的33%;在资助力度上,每学期贫困生人均获得的贫困补助金为893.6元,勤工助学补助金约为467元,助学贷款约为3805元。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有90%,约有46%的贫困生能够获得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7.
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勤工助学,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经济贫困,而且还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生改变对贫困的认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贫困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展交往范围;帮助贫困生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使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贫困生资助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对于贫困生的关心和帮助孤立地从经济上帮助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在物质解困的同时,心理的关爱和理解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中英语教学的负面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负面因素 ,探讨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应对措施 ,以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激发兴趣 ,增强动力 ,开发潜能 ,圆满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both within the specialized arenas of their chosen disciplines and, increasingly, with a wide variety of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audiences. One way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is to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writ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nto both our 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lassrooms. In this essay, we suggest that faculty to adopt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in their teaching, regardless of discipline, in order to capitalize on already existing faculty expertise and empower students. Specifically,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integrat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active agents in thei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can help faculty design assignments and activities that relate directly to course goals and learning outcomes, and can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feedback that can facilitate student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